地產博客 > 散文集 返回
瀏覽人次:7835    回應:0
散文集

樓市轉角低購高售

風信子
2013年10月11日 (太陽)
市區重建局交出亮麗「業績」,上年度淨「營運盈餘」達四十四億元,而且坐擁二百六十二億元資產淨值,財務狀況較不少私人發展商猶有過之,市建局現任主席蘇慶和就任時曾經聲言,市建局也是發展商,果然此語非虛。市建局是自負盈虧的公營機構,再賺錢也只能投放發展更多重建項目,所以年報要用上「營運盈餘」這類中性字眼交代財政狀況,避免遭外界批評假公營機構之名,大做地產生意與民爭利。

目前市建局發展中物業總成本為二百二十四億元,資產總值二百六十二億元,加上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六十一億元,顯示財政狀況健全,但蘇慶和急不及待示警,認為物業市道陰晴不定,加上美國即將退市,樓市可能正進入「轉角市」,顯然唱淡樓市前景,暗示市建局賣樓風險增加,可能出現虧損。

市建局手持強制收樓尚方寶劍,多年來收購舊樓業權幾乎無往而不利,被批低價收購,重建後高價賣出,直至近年推出主導需求重建模式,引入較多舊區小型重建項目,形象才稍告改善,獲得一些舊樓業主主動要求收購。總體而言,市建局發展項目賺多蝕少,否則也不會累積數以十億元的「營運盈餘」。

蘇慶和不看好樓市前景,但物業市道不濟對市建局收購項目發展反而有利,因為收購業權出價比照市價,如果物業市道暢旺,樓價高處未算高,業主叫價進取,市建局只能提高收購條件,勢必加重發展成本,反之市道轉差,業主期望降低,肯定有助市建局控制重建成本。類似情況,市建局由前身的土地發展公司時代計起,已經歷幾番物業市道盛衰周期,近年樓市暢旺,市建局與私人發展商合作的項目均以市價開售,不只資金回籠,而且「盈餘」可觀。雖然樓市轉勢,可能為市建局帶來短期影響,但趁低吸納,增加重建項目,長遠更加有利於加快市區重建步伐。

其實,市建局當前的工作優次,是如何配合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施政主軸,以及扮演「救火隊」角色,透過主導需求計劃重建愈來愈多的失修舊樓,不少這類項目均無利可圖,甚至是賠本「生意」,但市建局不落水,私人發展商根本不會有興趣,蘇慶和在地產界打滾多年,思維可能習慣從「利潤」角度考量問題,只是這並非市建局的存在功能。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