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文亮語 返回
瀏覽人次:46303    回應:15
文亮語

祈望一份大刀闊斧的施政報告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15年1月14日

  CY上台後,這是第三份施政報告,其實,無論施政報告的內容是什麼,都會受人評擊,結果是一份不合格的施政報告。在第一,二份施政報告,CY小心翼翼,以船頭驚鬼,船尾驚賊的心態去寫,到最後,一樣是不合格,劣評如潮,既然如此,CY今次的施政報告會不會一改作風,從畏首畏尾,改為大刀闊斧,講施政,一定會得罪人,只要大多數人受惠便可以,如果不趁現時強勢推行有利政府及社會大多數人的政策,強勢便會漸漸減弱,屆時要推出便會困難得多。
 
  消息傳來,CY需要兩個半小時讀施政報告,當中著墨最多的依然是房屋政策,政府會毫不猶豫開拓土地,首先是集中在那些被荒廢棕地,其次是綠化地帶的邊緣,可能對生態稍有影響亦不能顧及,而CY這種心態大家亦應該感受到以往政府在開拓土地的困難,但沒有可供建樓土地,就沒有足夠房屋供應,社會上便會出現很多反對聲音,而房屋問題得不到解決,就算環保,保育,教育,醫療等做到怎樣好,都會給人彈劾,反之,房屋問題得到解決,其他稍有差池,所受批評亦不會很大。
 
  CY最終明白香港人的意願是上車,而非上樓,觀乎今次居屋申請,有接近四萬份白表,當中有不少是大學生,這種現象比起幾年前的大學生在迎新會的時候申請公屋,的確進步不少。政府應該掌握這個訊息,表明會盡量協助年青人上車,爭取年青人支持,當然,最有效辦法就是多拓土地,除了供私人地產商發展外,還可以建公屋,居屋等。要開拓土地就要大刀闊斧,如果有年青人支持,何愁大事不成。
 
  大地產商亦以明白昔日優勢逐漸失去,除長和系外,我估計其他的地產商亦在考慮中,未來,有不少外來競爭者,對於早已在香港地產搵食的大地產商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置業的人,意思是絕對相反,在競爭之下,新樓盤的售價亦將會相當克己,換而言之,市民可以以較合理價格買到私人發展新樓,到那時候,居屋計劃亦應該暫時隱退,待市場供應不足,樓價飆升才再推出,否則的話,居屋便會吸收巿場購買力,私人樓宇價格下跌,地產商停建新樓盤,整個房屋發展由政府獨力承擔,絕對不是好事,而且有違自由巿場原則。

報名 : http://marketing.omghk.com/
economicstrends2015/index.cfm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80 後求生隊長 2015-01-14 09:19:40

如何谷爆樓市


踏入2015年,之前唱淡的專家突然都收聲唔敢再唱淡,但恰恰相反的係一眾同市場緊貼的網上達人(包括我,HEHE)都叫大家謹慎D,令人認為2015年可能係跌市的一年,所以隊長亦講下點样可以谷爆樓市。

一般都要兩個元素,一就係泡沬(唔係GEMD),二就係導火線。當然唔同大小的泡沬以及唔同程度的導火線,會引出不同程度的跌市威力,如97年香港樓市吹到老練咁大,加埋個超強的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就無左70%,股市就無左6成幾,香港亦衰左6-7年。相反,金融海嘯時香港樓市都係跌兩三成,股市就慘D無左7成,但香港衰左大半年就無事,主要因為樓市係2007-2008年無吹得太大,但股市就爆升到傻左,所以爆幾多都好睇本身個泡沬吹得幾勁。

要講泡沬,相信好多淡淡或后生仔話呢家樓價高,比起97又好對比人工又好,已經升到傻L左,泡沬一定係已經大到爆,只差一個導火線就會爆到PK。對於呢個論述隊長好有保留,因為價錢並非單一衡量泡沬的元素,久缺的仲有成交量(或借貸額)。

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呢家全香港120萬個住宅,今個月突然有100500呎單位分佈全香港成交左10001個單位,而呢100個單位仲要係全部full paid的,因此將香港上車盤推高至800萬,咁你可能會話個價錢高左個泡沬一定好大?不過同時個泡沬亦可以話無,因為根本係零借款,成交量又得果100個對比成個市場實在太少,接下來就算突然黎個金融風暴,先唔講呢100full paid買家係咪需要掟貨出黎,而就算有100個人要掟,你睇番呢家發展商推幾百個盤都有幾千個買家排隊買,有人賤賣小小我諗d人都狗衝出黎埋,咁少成交點可能掟散個市,所以無大量高價成交以及高借貸,要掟散個市都好難。

故此,要係導火線黎之時拮爆個市,必需要做的係谷大個泡沬,亦即要有高樓價 + 大量成交(+高槓杆按揭)。不過要做呢碟菜係呢家又好難,因為夾高個價易,但呢家三幾個成交就又谷高10%計,細價樓高槓杆的又唔駛好多成交就價升(但量唔駛多),借錢總額又唔會大。而相反大價樓的話,諗住少量但大價可以谷高個借貨額?可是政府的按揭限制又下下要攞四五六成出黎,即借又借唔得多,故此個泡沬看來好難形成。

目前每個月的成交都係3000-4000宗左右,對比起無辣招的正常情況每月可做10000宗計,少了約6000宗,所以如果要谷爆個市,最好你見到要上番每月10000宗,甚至仲要癲過1000020000-30000宗左右,咁先會夠足夠的量去隊冧樓市。可惜仲有個SSD係度,無得摸貨下,下下破頂實在唔會有咁多流通量的樓去做高個市,所以睇黎要樓市爆的話只能靠一個好勁的導火線,之但係有咩導火線可以引爆樓市,仲要爆左之后要有幾成的跌幅,咁就要睇客下的幻想空間了。

記住,審慎唔等於看淡,唔識諗上面的黑天鵝唔緊要,最緊要係自已個財務狀態夠健康,個底夠厚,咁任何黑天鵝都傷唔到你時,你就唔駛怕了!

2. 2015-01-14 09:52:27
純粹想呻下

點解到今時今日, 都有人覺得要有100萬以上先可以上車?
點解到今時今日, 都有人話借九成要俾高利息仲要搵財仔先得?
點解到今時今日, 都有人覺得, 一畢業就應該要買得起樓, 仲要係 full paid先ok?

睇到申請居屋的所謂大學生的言論...

3. 買樓買得早 人生勝利組? 2015-01-14 10:17:55

買樓買得早 人生勝利組?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置業是人生大事,新居屋超額認購,連中學生也遞表。十多歲就擔心日後無樓,抽中由家人「供住先」。樓市愈升,年輕人愈心急。為上車機關算盡。買樓早,就等於人生勝利組?

樓價一直升,3年前400萬元私樓是「窮人恩物」,如今連公屋也破400萬元了。上車難度愈來愈高,父母為子女着急,年輕人更急。新一期居屋日前截止申請,前往交表的申請者不乏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更有中學生。

父母資助首期 當「畢業禮物」

被傳媒追訪的遞表中六學生,指希望擁有自己的家,因樓價高企,擔心日後無法負擔私樓,故當下便抽居屋,抽中由家人幫忙供樓。至於未搵工就抽居屋的大學生,則說看到家人花400多萬元買400呎單位,故此要未雨綢繆,首期由家人支付,供樓就自己負責。

十多歲便擔心上車,究竟是未雨綢繆抑或荒謬?上車買樓、抽居屋、排公屋,成為年輕人之間的熱門話題。筆者身邊也有年輕人朋友,有大學畢業還未找到工,已獲父母資助首期買私樓當作「畢業禮物」,訴苦未有收入就背負供樓壓力。友儕間覺得是「曬命」,一早可上車,何苦之有?

前年房委會推居屋餘貨,約1.4萬人遞表,當中就有約1,000人是沒有收入的人士,主要是學生,明知單身被抽中機會不高,申請費200大元,對他們而言,等於買張六合彩,一旦博得中,就如人生中頭獎。

年輕人開口埋口就計算如何盡早上車,父母有積蓄又願意付首期,就順理成章開心置業。

中學生抽居屋,在在反映年輕人如何重視一間屋,上車與否,就變成人生的成與敗。去年網上一段去女友屋企見家長的潮文及影片都大受歡迎,說的就是擁有一層樓,居屋或公屋,又或者沒樓在手,就決定了你的人生。

網民感歎命運好與壞,就在於一間屋,當「有樓」變成了成功象徵,可獲得他人另眼相看,趁早買才是贏在起跑綫。

人生勝利組不可少了一間屋,這想法何來?不難理解,看看樓價不停升,有多少因此獲得人生第一桶、第二桶甚至更多桶金?年年一成幾成的升值,帳面「賺」不停,打工仔收入每年加多少?第一層自住,第二層放租,還可做包租公每月等收租,年年加租,怎不令人覺得比起打工好?

不少父母甘願為子女付首期,認為子女有供樓負擔就會修心養性,專心工作,無謂的娛樂花費就要慳,一併改掉「大花筒」性格,有樓供後,被迫變得識慳,未必不是好事。

十多歲為上車籌謀 未免荒謬

在香港生活,若不供樓也要租屋,租金不便宜又年年加,上車並非壞事,但若十多歲就開始為上車籌謀,則未免荒謬。

比較外國首次置業年齡,如德國和日本是42歲,英國37歲,香港人就算「為勢所迫」要上車,也不至於中學便開始吧?

供樓是動輒20年、30年的負擔,好處不是沒有,但也是一種經濟上的束縛。每月供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人生很多計劃都可能受影響,旅行玩樂只是小事,working holiday又或創業等,也未必敢多想吧?

在人生當打年紀,早早宣告年少輕狂歲月提早結束,這固然是上車早的代價,況且常言道:樓市有升有跌,雖然幾時跌,沒人說得上,但勉強上車又沒多少積蓄,卻是實實在在的潛在危機。

去年有保險公司發布調查,指港人最大夢想已從環遊世界變成買樓,但「夢想」一早實現,是否好事,卻值得深思。

 

4. kent 2015-01-14 12:21:18

1/F 80 後求生隊長 的文章完全忽略 TU、壓測、收緊按揭成數措施的存在,以及完全不明白這些措施如何影響樓价,1/F 基本是可以不看



5. TO : 4/F Kent 2015-01-14 14:37:45
同意.
6. 2015-01-14 14:38:44

施政報告

土地

70.       香港土地供應和社會需要出現嚴重的落差,土地及房屋供不應求,造成價格和租金不斷上升。

71.       香港樓價高,租金貴,令大批青年人無法成家立室,創業門檻高,居住空間狹窄,各種社福設施如幼稚園、老人院及殘疾院舍缺乏地方;輪候公屋的市民愈來愈多, 愈來愈多人的住屋質素下降,甚至被迫入住工廠大廈內的劏房。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外國投資者對香港望門興嘆。香港眾多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根源是發展用地短缺。

72.       香港缺的不是土地,缺的是可供發展用的土地。兩者的分別是土地的規劃及開發。規劃及開發土地過程需時,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歷了長時間經濟低迷,樓市下 滑,政府減慢了規劃及開發土地的速度和規模,沒有預見到經濟復蘇對發展用地的龐大需求,同時為了改善環境,把大量土地規劃為非發展用途,包括郊野公園,並 把新規劃發展土地的發展密度降低,造成了近年房屋供應嚴重不足。

73.       土地規劃及開發,諮詢過程愈來愈長,爭議愈來愈大,而且面對愈來愈多變數,包括司法覆核帶來的變數和時間損失。

74.       在規劃過程中,要顧及愈來愈多的考慮因素,例如對交通、環境、保育甚至空氣流通的影響。這些考慮因素令發展用地的供應減少和減慢,對此,社會要作出抉擇。

75.       規劃必須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必須知道社會需要的緩急輕重,既要考慮個別地區的規劃和發展質素,亦要考慮全港房屋供求情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發展密 度較低,區內交通會更暢順,居住環境會更理想,但整體房屋供應卻會減少,公屋輪候時間會較長,租金和樓價都會上升。城市規劃和土地供應,不應只顧及有能力 以高價置業的人,更要照顧因房屋短缺而面對住屋困難的普羅大眾。目前,我們最迫切的關注是發展用地的供應量和供應速度,加大和加快土地供應,是解決香港社 會房屋問題的根本辦法。

7. 港島區實在不用增加供應 2015-01-14 14:53:20
港島多區都出現大量抵買的樓盤,港島區實在不用增加供應,政府只要在九龍新界增供應就夠了

柴灣非常抵買的樓

鰂魚涌非常抵買的樓

西營盤非常抵買的樓
8. 肥媽 2015-01-14 15:10:05
唔。。。。睇嚟我兩歲嘅B仔都係時候要置業啦,
9. 敗家仔施政 2015-01-14 15:47:35

敗家仔施政計劃..........

10. toNG toNG 2015-01-14 16:06:59

Policy Address (extract)

 --------------------------------------

 63. 同時,「劏房」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工業大廈內的「劏房」。屋宇署會繼續全面取締工業大廈內的住用「劏房」,並加強檢控未履行有關命令的業主。至於住宅樓宇和綜合用途樓宇內的「劏房」,屋宇署會繼續對涉及樓宇和消防安全的違規情況加強執法。如有「劏房」住戶因上述執法行動而導致無家可歸,政府會按現行機制提供過渡性的居所。

--------------------------------------

我絕對馬上支持取蒂全港所有劏房,尤其工廈劏房,絕對贊成將劏房戶安排至中轉屋

 

 BTW,根據房萎會年報,截至2014331日,房萎會只有4,928間中轉屋。建議政府將厘班劏房戶轉至 D-E 類、山頂這類高空置的住宅內,或者又將厘班劏房戶再送回原區安置

 

取蒂劏房真的要及以一日24小时、每星期7日、全年365無间斷地執行,不過到時全港公園被人佔領哂都未夠住

 

建議正苦向劏房派發藍色4人帳篷一個,取蒂劏房真係刻不容緩,唔好只講不做

-------------------------------------

到時候,正苦唔好求工廈業主開放單位俾人住

-------------------------------------

正苦取蒂劏房,不過立法話不包括「套房」

----------------------------------------

知做唔到,唔好9 up la

 

永遠俾假希望D人,等人永遠不接受現實

11. 外來人才 2015-01-14 16:29:13

施政報告中提到:

第三項策略,是推行以下的優化措施,更積極招攬外來的人才和專才:

  1. 推行試驗計劃,吸引已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發展;
  2. 放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逗留安排,鼓勵人才及企業家來港及留港發展;
  3. 調整「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綜合計分制,吸納更多擁有優秀教育背景或國際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才來港發展;
意味著私人樓的需求會進一步被放大,這部分人才來港后受制于BSD,一般會選擇租樓,私人樓租金有望進一步上升,現在還沒有上車的租樓人士,要面對的競爭只會越來越大,這個政策會進一步扭曲細價樓市場的租金支撐力,未上車和準備一開二的中產要早點計劃了。


12. 掹車邊80後 2015-01-14 16:42:35
只要係前朝政策, 不管好壞都廢. 朝令夕改
13. 打工仔 Andy 2015-01-14 16:47:52

施政報告叫停投資移民, 豪宅及大單位將受壓!

招攬外來的人才和專才, 中小型單位繼續主導市場!

14. 大刀闊斧斬去投資移民 2015-01-14 17:59:10
趕雙飛,趕樓市外來買家,再趕金融外來投資者,原來CY才是真本土派,討好黃蟲真係不遺餘力。
樓市冇即時風險,但大陸扼殺香港意圖明顯。
李嘉誠係唔係收到風?
15. 運輸工人 2015-01-14 18:54:57
政府又一次推人落火坑,新居屋收樓之時就是樓市見頂之時……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