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網民讚現時房策幫到手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289
地產新聞
八成網民讚現時房策幫到手
(文匯報) 2023年7月7日
工聯指租金樓價遠超工資增長 倡出招助青年「上車」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在港發表重要講話,期望現屆特區政府改善香港房屋問題。工聯會最近進行一項網上問卷調查,邀請市民就政府過去一年在房屋政策上的表現評分,結果獲近八成受訪者認同,認為有關政策有助他們早日置業,以及享有更多住房面積。工聯會指出香港租金及樓價水平,遠超市民工資增長,基層市民人均居住面積貼近7平方米的下限,亞洲包尾;建議透過增加房屋供應、靠近高鐵站點和港珠澳大橋的大灣區內地城市興建港人社區等,將基層人均居住面積提升至11平方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身兼工聯會會長的立法會議員吳秋北、聯同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及陳穎欣昨日公布「讓青年買到樓、市民住大啲」問卷調查結果及研究報告。該問卷於上月20日至29日進行,共接獲191份回覆。以5分為滿分,八成受訪者認為本屆特區政府提出「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和再推「港人首次置業」房策「有幫助」,平均分分別有4.08分和4.06分;禁止私人發展商興建「納米樓」平均得4.21分;精簡法定程序平均4.12分。

鄧家彪引用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指出,由1999年至去年,香港租金指數上升近一倍,樓價指數更上升超過三倍,但同期消費物價只上升四成;家庭住戶整體每月入息中位數及個人每月工資中位數亦分別上升62%和66%,「可見租金及樓價水平已經遠超市民工資增長。」

人均居住面積 港列亞洲包尾

按公屋標準「構件式單位」設計,若以較多港人入住計算,每種單位的人均居住面積均貼近7平方米下限,遠較鄰近深圳、 上海、新加坡、東京的19平方米至28平方米為低,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在亞洲包尾。

陳穎欣認為,港人首次置業平均年齡44歲,青年無法負擔樓價、「上車」無望,是釀成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建議推出「青年未來居屋計劃」,向合資格的青年(18歲至35歲)預先出售居屋樓花,提供「未來置業基金」優惠貸款支付居屋首期。

吳秋北建議香港應仿傚粵澳合作的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該項目樓價只是澳門私樓的三分之一,「隨着大灣區融合發展和交通基建完善,內地興建100平方米商品房的成本約30萬港元,特區政府可購買近高鐵站點和港珠澳大橋的內地城市商品房社區,或由內地發展商興建供給港人申請居住。」同時容許有關社區的診所使用香港醫療券,以及增設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和高鐵月票等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