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文亮言 返回
浏览人次:48834    回应:19
文亮言

IMF点解叫香港撤招

 

汤文亮博士

纪惠集团行政总裁
2014年4月11日

  IMF在过去唔知几多年,一直都说香港人的物业借贷太多,要求政府检讨贷存比例,减少在楼宇借贷风险,必要时可以用一些特别行政手段来调控楼价,香港政府亦从善如流,不但将物业按揭借贷收紧,并推出打击楼市之余,伤及香港经济的辣招。今日竟然出尔反尔,竟然开口叫政府撤招,令到一向信奉可以以辣招打冧楼市的香港财金官员不知所措,财爷立即打圆场,说现在还未到时候撤招,财爷虽然没有暗示,但我相信DSD不获得通过立法会相当大,唉,不过,IMF的说话亦只不过是迟来的春天,若果早两个月前这样说,BSD一定不会获得通过,香港物业市场一天都光晒,若果是这样,我相信天荣站、白石角不会流标,马鞍山白石地皮又不会以低价出售,累到香港政府在楼宇供应问题上进退失据,在收益上更加损失不菲。IMF亦知道CY与及主要的财金官员,没有魄力撤招,唯有硬著头皮做丑人叫香港政府撤招,我觉得IMF这样反而令财金官员难做,撤,又会给市民说点解香港要听命於IMF,不撤,它日香港经济转坏,楼价大冧,负资产者丛生,甚至有人因为楼价下跌而轻生的时候,特首及主要财金官员就难辞其咎,IMF这一招真的不容易拆。
 
  有人或者会很奇怪,点解IMF的委员咁多事,又叫人设,又叫人撤,那人有所不知,IMF的委员大多数是学者,他们对世界各地金融体系是有要求,久而久之,他们好似校长一样,见香港楼价飙升,就好似见到一个又顽皮,成绩又不好的学生,於是叫班主任俾多D功课该名学生,希望令那位学生成绩进步,如果顽皮,可以体罚,好啦,现在学生品学兼优,但那位老师仍然施行体罚,今次,连做校长IMF都睇唔过眼,叫老师撤销体罚,功课或者可以适量减少,否则,若果那位学生顶唔住,大病一场甚至瓜咗老衬就惨矣。谁知道,那位老师越打越开心,唔肯撤销体罚,於是乎,校长便出壁报板,督促老师减免体罚,若果老师坚持所行,有乜冬瓜豆腐就唔关校长事。IMF今次高调叫香港政府撤招,亦都是明节保身,他日,若果香港经济下滑,负资产丛生,甚至民不聊生,大家千祈唔好怪IMF,要怪就怪香港政府好了。

  其实,香港政府官员有边个唔知道现在要撤招,不过阿头唔肯,大家都没有办法,现在大家都学IMF明节保身,财爷一句“唔好问我,关我乜事”,原来是讲了未来答案,倘若它日香港经济下滑,市民怪责财爷的时候,财爷便会以‘关我乜事’来回应,所以,有网友说财爷深不可测,我亦非常同意,虽然香港尚未正式撤招,其实与撤招只是一步之差,这一步就是考验CY的承担能力,稍后,继续会有财金官员以‘关我乜事’来跟辣招划分界线,俗语话曹操都有知心友,关公亦有对头人,一定会有官员支持CY,死守辣招,不过,就会越来越少,但是他们都不会变成CY对头人,他们反而变成关公个侄,叫关我乜事。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仲驶讲 2014-04-11 09:19:29
一定是 IMF 计划搬黎香港做总部要自置物业, 唔该切啲出黎, 唔系唔黎.
2. 误中奸计??? 2014-04-11 09:36:58

20101029 CCL85.62 创九七年后新高 新一轮压抑楼价措施快将出台 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升指出,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持续向上,最新报85.62点,创九七后新高。施政报告前后楼价温和上升。施政报告后两周,CCL累升0.62%

20101029日咁早叫人不要买楼???要小心???

此前,香港特首曾荫权、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金管局总裁陈德霖、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等高官已经不断向市民呼吁:投资买楼要慎重。并表明港府绝不会对楼市袖手旁观,必要时会再出新招。

网友观感:

行政会议动议引导梁振英决策施政???误中奸计???被牵著鼻子走???

 

中国房地产(香港)论坛 (2010819-20)

为进一步增进两岸四地房地产业界的交流,加强区域合作,探索如何配合两岸四地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各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本会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澳门地产发展商会及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於8192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了“2010中国房地产(香港)论坛”。 论坛主题为“房地产发展的趋势、机遇与挑战”,活动包含819日上午的大型开幕式,下午的首场高峰论坛「主题: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政策」,晚上的大型晚宴;820日上午的次场高峰论坛「主题:香港为两岸四地房地产企业提供的融资及上市机遇」,下午则同时安排第三场的高峰论坛「主题:内地房地産及房地産股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及一项香港大型房地产考察活动以供参会人士选择其一。 是次论坛名誉主席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议员,荣誉顾问包括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兼信德集团主席何鸿燊博士、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召集人袁武先生、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先生、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石礼谦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刘秀成教授。 是次论坛亦得到两岸四地业界相关协会的支持,港澳台共十九个协会作为协办机构,包括香港测量师学会、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香港地産行政师学会、亚太房屋研究网络、香港房屋研究网络、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亚太分会、香港物业管理公司协会、香港地産代理专业协会、香港地産代理商总会、香港专业地産顾问商会、地産代理联会、香港新界地産代理商联会、澳门建筑置业商会、澳门地産业总商会、澳门房地産联合商会及澳门地産专业发展商会、台湾不动产协进会及台湾购物中心协会。 是次活动获得两岸四地业界热烈反应及支持,参加人数众多,总共出席人数达2,500人,其中开幕式700人,晚宴50多席,600多人,三场高峰论坛出席人数1千余人。开幕式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黎桂康先生及论坛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议员作主礼嘉宾。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先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袁武太平绅士及台北县经济发展局局长李斌先生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作为剪彩嘉宾。其他嘉宾包括香港政府官员及来自内地、台湾、澳门及香港房地产协会的负责人。 首场高峰论坛的讲者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议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先生、南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蔡宏兴先生、台北县经济发展局局长李斌先生、澳门建筑置业商会副理事长谢思训先生、香港地产行政师学会会长邝正炜太平绅士、台湾购物中心协会理事长刘耀东先生、瑞安房地产规划及发展总监陈建邦先生、澳门地产专业发展商会会长黄健中先生;第二场高峰论坛的讲者包括台北县县长周锡玮先生、中国银行(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宋运肇先生、麦格理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企业融资资本市场陈明德先生、德勤中国上市业务组主管合伙人、德勤华东区审计部主管合伙人曾顺福先生、中信嘉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银行部总监兼副行长鲍少明先生、麦格理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企业融资房地产部谭承荫先生等;第三场高峰论坛的讲者包括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太平绅士、中国房地産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先生、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蔡穗声先生、招银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先生、原立法会议员、原中银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冯志坚先生等。 晚宴的主要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议员、台北县县长周锡玮先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邱诚武太平绅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副部长王子平先生等。其他嘉宾包括香港政府官员、内地、台湾、澳门及香港房地产协会的负责人。为尽社会义务,本会於晚宴上将十万元支票经中联办协调部王子平副部长转交中联办赈灾基金,为支援甘肃曲舟泥石流的救灾活动尽一分绵力。

:::

 

.......:

 

3. to 2 2014-04-11 09:40:55
果时佢地果断增加供应咪唔驶而家遮遮掩掩食咁耐吗啡罗, 总之屁股决定脑袋嘅都有责任啦.
4. 好搞笑 2014-04-11 10:05:27
他们反而变成关公个侄,叫关我乜事。<--笑死我
5. 彻招? 2014-04-11 10:48:18

打房政策由曾雀屎而起, 都叫做"适可而止", 主要针对短期炒卖. 但思歪可不同了, 全方位多角度乱棍狂殴, 管你是无辜的小业主, 举凡有楼的都要3至5成平让物业给他的蟹将虾兵小喽罗.

可小业主大部份都经过97, 03, 08的洗礼, 练过下铁布衫都叫做免强捱得过这些乱棍. 这回思歪可也骑虎难下, 打到自己双手都起晒水泡班小业主都不肯屈服, 再这让下去不是自己双手先折便会搞出人命, 到时中央追究起上来可又会像前任一样被拷断双腿拿往午门吗?

强抢不了小业主, 分不了赃物, 就此罢手的话, 眼下这群小喽罗便会立时反噬自己. 孽已种了, 仇已结了, 做事要做尽, 心中收手的念头一闪而过, 两眼凶光再现, 不杀小业主, 哪能成大业!!!???

6. 2017三月 2014-04-11 11:12:21
我们草民唯有忍他多35个月吧。
7. 烽火台:减辣未必可托市 - 未来几年跌市下撤招 楼价将加速暴跌一半 2014-04-11 12:19:41

美国随时进入加息周期,香港楼市风险趋升。不少人认为,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只要港府适时取消近年推出的楼市辣招,释放需求,便可立竿见影托起楼价,制止暴跌。小生却不敢这么乐观。

要客观评估辣招对楼市的影响,首先要明白他们的本质,其实不是直接压抑楼价,而是透过增加交易成本、压抑市场交投来拖延楼价上升。举个例子,譬如一名业主见楼价可观,原想卖楼套利,惟因所持物业受特别印花税(SSD)规限,卖楼要交重税,实际利润大幅收窄甚至得不偿失,因而打消卖楼念头。所以在升市时,楼市辣招这道「枷锁」确实有助阻延升势。

反之在跌市时,同一道枷锁其实也可制止业主卖楼,阻延跌势。须知道,「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乃人之本性,若政府在跌市时贸然撤销辣招,试问有多少人会因为减少税款而逆市买楼呢?怕只怕,到时买家不动,反有大量业主松绑,争相卖楼止蚀,市场恐慌之下,减价潮一发不可收拾,楼市一泻不止,酿成经济灾难。

由此可见,楼市辣招易出难收,升市时撤销会导致楼价飙升,跌市时撤销也可能加剧跌幅。取消辣招的最佳时机,应是土地及房屋供应跟上需求,市场供求平衡,楼价平稳发展,政府逐渐减辣,让有需要的市民置业安居。

林芸生 传媒人

 

8. 罗家聪 一名经人 2014-04-11 12:46:18

2014年4月11日

                        

楼价调整抑转熊 今年秋冬将揭盅

近见报道,本港住宅价格频频劈价,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亦关注楼价急回的风险。对於楼价,过去几年在下曾多次受访,但「我讲」跟「他写」始终有所出入。自己又怎样写呢?

2010年5月,本栏以「泡沫必会爆破,只差是爆破之前会否再升一转而已」作结;2011年3月,本栏结尾时指近代楼价周期为16年,大概暗示今次将於2013年见顶;同年5月提到「基本分析的最大缺点乃不能道出不合理可以维持多久和到什么程度」;到6月在他报以「长周期的资产,升有排升,跌都有排跌的」作结。2011年下半年,楼价曾经调整,但及后再飙一转至去年。的确,单从基本因素,难以知道再飙几转。

技术分析有陷阱

既然基本因素写过不少,加上频频劈价疑似转角,若要掌握转角时间,看来要多点「技术分析」了。不过,技术分析的陷阱在於牛市调整与熊市下跌,在事前不易认清。对此,其实迄今仍未有十拿九稳的解决方法。

牛市调整与熊市下跌,在初期分别不大;之所以要很晚才知,原因是前者为时较短及幅度较小。故了解牛市调整的为时及幅度,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因若是次跌的为时或幅度超过牛市调整的话,则应是熊市了。

今次牛市调整不及上次

从差饷物业估价署可得1979年底起的住宅售价指数,1993年前季度,打后月度。道氏最原始的牛熊定义分别是浪高一浪及浪低一浪,若再加上跌逾三成为熊市的界线,两段牛市期便不难准确认出。

观乎第一段有官方数据纪录的牛市,即1984至1997年,期间超过两个月的调整共三次【图1】,头两次在半年、跌半成或以内;至於第三次,则长至年半、跌约成半,而这年半调整的头半年间,累跌幅度仅不足3%,恍如今次。

第二段有官方数据纪录的牛市自2003年中起,不计今次,调整也有三次【图2】,每次6、7个月,幅度在两成内。今次回落始自去年8月,一定是逾两个月的调整了,数据虽仅至今年2月、即共六个月,但从报道可知近两个月都是跌,故曰起码8个月。然而,这6个月楼价仅累跌1%,故曰情况有如1994年的头半年调整。但要小心推演,因为迄今共六次调整中,仅1994年一次是这么长那么深,当年联储局累积加息3厘,10年期债息也累升3厘。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联储局现未加息,10年期债息仅累升1.5厘。

9月大单位应见牛或熊

单此整体指数,再看也看不到什么的了,反而1088方尺以上的D、E类大单位,往往升先跌先,且是泡沫重心,或能窥得啓示。将上述习作换上大单位楼价再做一次,即见牛市的调整次数少了一次,幅度在两成许内,四次有三次不逾7个月【图3、4】。

然而,今次大单位售价回落始自去年2月,迄今1年2个月,比整体的长得多了。假使是1994年跌年半的翻版,就是再跌多4个月怎也应回头飙升。换言之,最早今年9月应能起码断定大单位售价是牛市调整(若见底回升)还是进入熊市(若续下跌)。

至此,不妨打岔看看一个基本因素――负担比例(不称「比率」是因此数无单位,英文亦作ratio而非rate)。固然,另批基本因素是单位及住宅数目,但属供求之量类,而非价类;负担比例则直接用上售价来计,只是再以住户收入作调整。既然涉及收入,便须用上私人住户中位收入(私人对私楼,住户则因买楼属家庭决定多於个人决定),但此数最远只至1985年,纵以整体收入接驳亦仅至1981年底,未及当时楼价高位。

有见及此,这里欲以较长、远至1980年的名义薪金指数将中位收入倒推多年半,不过当然,大前提是这两数据走势要极一致。事实是否如此?若只用至1996年数据,看来是收货的【图5】。以这段时期的薪金指数与中位收入关系将后者倒推至1980年,再将全条季度收入被季度楼价指数相除,鉴於所得的商值太小,再将之乘以熟口熟面的40,000/3,即得「楼价÷收入」的负担比例【图6】;而这能覆盖1981年楼价见顶期。

观此比例,姑勿论其数值(因这视乎所乘的常数是否40,000/3),现跟1997与1981年楼价见顶时所差无几。假使用供按揭占收入来计比例,是看不到这种危险水平的。

技术上以楼价的调整时间及幅度看,暂时未有答案;但基本因素看楼价,虽极贵,但亦推论不到转角时间。有否他法?在Hidden Collective Factors in Speculative Trading一书中,资产价格见顶模式由α这一参数决定,小於1为尖顶,大於1为圆顶【图7】。按四个城市的楼价数据,计量得出的α均大於1。换言之,楼价见顶的模式应为圆顶。

这是否适用於香港呢?以对数比例看历年楼价升跌、顶底或会清楚一点【图8】。如图所见,过去几次见顶,无论牛市调整还是熊市开始,都是圆顶;见底则多数尖的。这告诉大家,别以为现在楼价於高位横行无条件见顶,不这样的,尽管股市的是尖顶。当然,这还论述不到熊市开始了未。圆顶之下,连对数通道亦似乎未必有用武之地。

楼转熊 2007股飙翻版?

还有无其他方法呢?有,迄今尚未讨论变幅,或者会有作用。有些人问升跌幅度,不是问由头到尾的累积幅度,而是问一年幅度。计算每个时点下楼价未来一年的变幅,可见在任何12个月或4季内,楼价跌幅多在两成以内,仅1997年的暴跌初期例外;纵在1998至2003年间,也未尝跌逾两成【图9】。

坊间不少发展商或地产代理展望,不是看一年跌一、两成吗?其实这已接近熊市跌幅。观图所见,1994、2008两次调整,均在一成半内;1981年出现近两成的跌幅,已是熊市。由此又能否推敲到些什么呢?

愚见以为,若楼价的按年跌幅正冲向一成半且未有煞停迹象的话,大概是熊市了。按过去年几的按年变幅跌势,最快几时会跌穿-15%?线性回归外射显示是今年12月。配合上文,看来今年第四季许应能确定本港楼价是牛市调整还是熊市开始。在此之前,正如3月17日在另一场合发表,题为「楼市转熊股市飙升幅跌幅皆不小」拙文指出,港股现在或将爆升,适逢什么「沪港通」出台,如2007年炒错直通车的狂飙或已开始。

交通银行(香港分行)环球金融市场部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放大图片


9. 原来是Chartist 2014-04-11 13:03:28
看CHART估楼市,失敬!
10. 五十步笑百步 2014-04-11 14:02:34
看PP嘅数据,同样睇CHART估升市,何止失敬,简直阴劲,哈哈!
11. C 观点 2014-04-11 16:40:58

美国推行QE,起先是为了挽救那些「大得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继而是想以通胀的预期去消除通缩的威胁。现在,首项任务已基本完成,要救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已恢复盈利,可以自立;但通缩的威胁依然挥之不去,若非利率依然低过通胀,通缩随时可以重临。此之所以,我认为美国的息率不可能大幅上升。因此,以利率将升所作的投资部署,可能造成失误。

 

美国的通缩威胁,既是结构性的,亦是周期性的。今天先谈谈结构上的问题。

 

美国的人口已开始老化。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已届退休年龄。退休后收入减少,怎能不节衣缩食?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收入在45岁左右会达到高峰。这个年龄的人,经验已经丰富,精力仍相当旺盛,生产能力最强,加上子女尚未自立,经济压力大,非努力工作不可。过了这个阶段,就得为退休作打算,就会逐步增加积累,减少消费。

 

本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一代人减少消费,自有下一代人补上。问题是下一代人大部分都不肯生育,人口金字塔快变成人口雪糕筒了。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美国人口中45岁至49岁的一环,自2010年开始已逐步减少。代表美国的高生产高消费的日子已见顶。这是结构性的,谁也改变不了。

 

战后的第二代,除了人数不及第一代之外,质素也不及第一代。生於忧患的人,一定强过生於安逸的人。此之所以,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总是一代不如一代。现时,美国的战后第三代也逐步登场了,他们的拼劲与消费力都不如前两代。联储局仍得利用负利率去推动他们消费。美国的利率仍低於通胀,储钱的吸引力不大;可惜,美国人的储蓄一向不多,没有多少钱可花。

 

美国的出生率与吸收移民率都比日本与欧洲高,所以,由人口减少所造成的通缩压力,相对比日本与欧洲轻微。不过,近期美国人也开始有排斥新移民的倾向,这会驱使美国步日本与欧洲的后尘。

 

美国的贫富悬殊问题比日本与欧洲严重。1%的人穷奢极侈,也抵销不了99%的人无力消费。美国的建制势力对这种分配结构的失误,至今仍缺乏自省能力;这已令美国的消费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严重,产出多,消费弱,唯有减价促销,但价格向下会促使人们延后消费,导致通缩。

 

过去,美国可以把产品外销,但现在新兴国家的生产力大增,除了部分尖端产品外,美国产品已失去外销竞争力。美国普罗大众的消费能力,已被新兴国家摊薄。美国政府为了维护美国民众的利益,惟有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优势,以操控利率与制造危机去调动资金,令美国人可以继续「少做工夫,多叹世界。」维持低息环境,以抗拒通缩威胁,仍是联储局暂时未可放弃的策略。

(转载自2014411am730C观点)

12. 底 B 羊 2014-04-11 17:19:31

杨衞隆分享了 1 条连结
帝景园日本客蚀九球
呢个东洋羊古都算系运滞罗,2011年买帝景园,三年输九球,分分钟切腹收场。现在的楼市蚀让个案越来越惨淡凄厉,赚人热泪,系笑出黎果只,唔系喊出黎,可歌可泣,输果个就泣,我就唱山歌罗。
苍海一声笑,仆街两头摇,浮沈随浪,只记今朝...........啦啦啦啦


13. 淡鳄无力下压 2014-04-11 17:55:00
中原城市领先指数 CCL  每周五公布 – 最新2014/04/11公布,反映2014/03/312014/04/06(预计签署正式买卖合约时段)的二手私人住宅楼价。一般在签署临时买卖合约后14日内签署正式买卖合约。
本周公布 与上周比较 与上月比较
[中原城市领先指数]

118.82

  1.36 %   1.40 %
[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领先指数]

117.99

  1.37 %   1.46 %


[中原城市分区领先指数]
*只包括大型屋苑
  本周公布 上周比较 上月比较
港岛 128.82 2.38 % 1.66 %
九龙 115.98 1.14 % 1.29 %
新界(东) 120.22 0.98 % 1.28 %
新界(西) 100.17 1.91 % 1.54 %

 

 

[中原城市领先指数]...负隅顽抗...淡鳄无力下压???

118.82

  1.36 %   1.40 %

14. mini 2014-04-11 18:40:44

Tons of illegal strutures remain at anywhere, who cares about that ? Who's who ? 

关公个侄,叫关我乜事 !

计补地价拖四年 地政处被斥丑陋

12,732
■高等法院法官在判词中,谴责地政处不负责任,漠视市民利益。资料图片

【本报讯】沙田一宗丁屋买卖,因地政处计算补地价竟拖延4年8个月,令补地价金额由182万大幅飙升六成至近296万元,交易合约因而无效,最终闹上法庭。高等法院法官在判词中,对案中两位长者买家被拖累导致损失惨重,深表同情,同时谴责地政处不负责任,漠视市民利益。
案中两名原告张洁丽和鲍惠林,1997年5月与新界原居民、即次被告杨丁祥,合作在沙田兴建丁屋。物业在1999年完工,两原告原日后可拥地下和一楼,二楼与天台则归杨所有。惟杨於2001年瞒着原告,将物业抵押给三间财务公司借贷,却无法偿还部份债项。

补地价狂增 被告拒履行合约

案中首被告、即杨的债主荣殷财务有限公司后来接管丁屋业权,并向法庭取得售卖物业权。2004年10月,两原告与首被告签约购买物业,作价390万元,并支付39万元订金,但须待地政处计算补地价费用,始能完成买卖。
地政处一拖便拖了4年8个月,至2009年6月始发出补地价通知书,但当时地价连相关行政费用已达296万元,比2004年时的182万高出六成。及至2011年2月,地政处更将补地价金额增至533万元。首被告认为会亏损160万元,不肯履行合约,原告遂兴讼。
判词称,判任何一方胜诉,都对另一方不公平,既然已不能以原定价格交易,遂判合约无效,首被告只需赔偿原告39万元定金。不过法官明言,地政处责无旁贷,其延误最终更令楼价升至原告无法负担的地步,对他们严重不公,应予谴责,对原告深表同情。法官促请地政处尽速计算地价,以04年价格及合约价作基础,为之前的不负责任和丑陋的行为作出补偿,让原告可重新商讨合约。地政总署回覆称,会仔细研究判词。
案件编号:HCA972/11

15. Andy 2014-04-11 21:51:39

刚看到去年5月的博客文章:

为什么买房的都不亏,炒股的都不赚?

文/端宏斌
 

随着中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老百姓手中的钱普遍增加了,这主要表现为货币流动性过剩,由于缺乏更多的投资渠道,大量资金涌向楼市和股市。虽然两者上涨的动力差不多,但结果却很不相同,例如,我们发现,凡是购买房子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会亏损的,如果你的房子是5年前买的,那么如今上涨2-3倍的概率非常高。而炒股的人则正相反,在股市上亏损的人比比皆是,特别是最近几个月来的大调整,多数人都是亏损的。

 

为什么买房子和买股票的人回报相差这么大?问题就出在,股民的操作与买房者的操作完全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买房子不管如何都是人生大事,因此在下定决心购买之前,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比较选择,从地段、周边环境、房龄、房型结构、物业服务一直到升值潜力、付款方式等等,在最终购买之前一般都已经将各种情况详细考虑过了。但是股民买股票正好相反,这个市场上充斥着听消息追涨杀跌的人,很多人在花钱买股票之前,仔细考虑的时间还不足几分钟,只是本能直觉告诉他要涨,所以就买,以至于很多人还不了解所买的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到底有没有盈利。一个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一个是轻易草率的决定,造成不同的结果当然很正常。

 

第二,凡是买房子的人,做出决定的基础就是长期持有,是为了将来考虑,如果房子买完之后几个月,房价上涨了,基本上他不会把房子获利抛售。但是股民的想法则不同,很少有人愿意买了股票之后长期持有,多数人只是想做一笔短差,赚一票就跑,因为碰上了牛市才来买股票,如果牛市过了,肯定就跑了。但问题是,你怎么知道牛市何时会结束?于是很多人买在天花板,卖在地板价。这告诉我们,注重长期回报的人,通常短期回报也很不错;而注重短期回报的人,几乎没有长期回报可言。

 

第三,假设你买了房子,很不幸房价有了10%的下跌,那么你会因此而割肉止损吗?我想多数人不会。但股民就会这么干,通常是跌的越多,割肉止损的人也越多,于是又造成更大的跌幅。因此,完全可以把股灾看作是“群体踩踏事故”,每个人既是受害者,同时又是施暴者。由于买房的人极少割肉,因此你可以确信房价不会大幅下跌,因为它没有大跌的基础。

 

第四,虽然人人痛骂房地产开发商,但不可否认的是,最近十年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新房子,这意味着,你住上的新房子,已经从市场上消失了,不再是供给的一部分。股票则不是这样,你买到手的股票很快就会抛掉,股票并不会被你消费掉。它随时会变成供给,重新出现在市场上。

 

只要以上四点一直存在下去,想通过炒股赚钱就是难上难。

 

 

 

16. Albert 2014-04-11 23:06:37
睇chart去买一只股票都冇水食啦!
仲用嚟睇经过人为政策改动过嘅楼市!
原本图表系分析投资者的活动指向,
但CY已出招扰乱咗市场活动,
如下令股市不可抛空, margin只能做30%,买入后两年内沽货要收SSD.
咁! 所有chart都唔驶睇啦!
17. 亮剑 2014-04-12 08:30:50
德怡事件的大众看法,都只睇到片面事,又系地产霸权!
但成件事我觉得,只系因为个场系姓李的,稚园续唔到租唔系新奇事,但呢次就有人借机抽水,话玩租管啦!
现在及以前全世界推行过很多不同类的租管,但如果叫现在提租管的人,举出一个租管方案系有好结果的,就无人可以举得出……点解?

「楼价上升,加税系有可能令楼价下跌的」。
因为楼价上升有两种情况。
第一:本身没有供不应求,楼价上升只是炒家囤货。
第二:本身楼市系供不应求。
请注意只有第一种情况,加税才可令楼价下跌。

但「租管系一定不可能令你的居住环境变好」,因为租金上升只得一种情况,就系……供不应求。
因为租金不会有炒家(包租系另一性质的事,当中有增值和风险管理)。

举个例子,从前有一条村,有10间屋,但有11个家庭。租金高,地方不够,村长说:「只要我加税,租金就下跌,大家付出同样价钱,可以住大啲」……你以为掂唔掂先!

如果有人同你讲「租管可以改善你的居住环境」,那人就系呢个…「呃人村长」。
18. 亮剑 2014-04-12 08:30:52
德怡事件的大众看法,都只睇到片面事,又系地产霸权!
但成件事我觉得,只系因为个场系姓李的,稚园续唔到租唔系新奇事,但呢次就有人借机抽水,话玩租管啦!
现在及以前全世界推行过很多不同类的租管,但如果叫现在提租管的人,举出一个租管方案系有好结果的,就无人可以举得出……点解?

「楼价上升,加税系有可能令楼价下跌的」。
因为楼价上升有两种情况。
第一:本身没有供不应求,楼价上升只是炒家囤货。
第二:本身楼市系供不应求。
请注意只有第一种情况,加税才可令楼价下跌。

但「租管系一定不可能令你的居住环境变好」,因为租金上升只得一种情况,就系……供不应求。
因为租金不会有炒家(包租系另一性质的事,当中有增值和风险管理)。

举个例子,从前有一条村,有10间屋,但有11个家庭。租金高,地方不够,村长说:「只要我加税,租金就下跌,大家付出同样价钱,可以住大啲」……你以为掂唔掂先!

如果有人同你讲「租管可以改善你的居住环境」,那人就系呢个…「呃人村长」。
19. mini 2014-04-12 15:40:08

The Charts can only show a trend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t is normal for several adjustments within the selected period. The reasons can be a lot...

What the Charts/Graphs CANNOT give:

The prices of real estates of 100 years or above;

The monetary policy due to the global bank governors;

The fisical policy set by the fiance secretary;

The land policy introduced by the lands department/the geograhical natures of HK;

The population policy determin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al changes within the selected period;

The types of flats from A to E;

The targeting customers from the working classes, SMEs, individual investors and other investors like insurance companies, REIT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clusive;


Buying a house/a flat is subject to affordability & individual purp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