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戶:速「上樓」才治本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570
地產新聞
劏房戶:速「上樓」才治本
(文匯報) 2021年6月18日
不少仍在輪候公屋的家庭都只暫居於環境惡劣的劏房,當中租金和水電等必要開支,已佔用了他們一大部分家庭收入。雖然「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能夠減輕部分家庭的經濟壓力,不過,他們都認為盡快上樓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韓女士一家四口已輪候公屋7年,一直未獲首次編配單位,目前只能以每月5,600元租住一個約200呎的劏房單位,「我要照顧只得7歲的女兒,每日只能在她上學時工作兩小時,丈夫在地盤任雜工,不是經常有工開。」她補充,正讀大學的兒子兼職收入是全家最穩定,但同樣不多,只足夠兒子自用。

根據「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屬四人家庭的韓女士每月或有3,050元津貼。她認為金額雖然不多,但對基層家庭十分重要,「可以用來送女兒參加補習班。」不過,他們一家目前居住環境擠迫,女兒只能在床上開摺枱做功課,光線不足和坐姿不當會影響其視力和脊柱發展,故最希望仍是盡快上樓。

同時,該計劃有不少限制,非高齡單身者和公屋申請處於被凍結或暫緩階段的個案等都未能受惠。自2013年開始輪候公屋的林女士,2017年丈夫及女兒獲批來港定居。由於他們居港未滿7年,不符編配公屋基本資格而被凍結申請。

林女士表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未公布細節前,一直以為自己合資格,詎料昨日看新聞才知公屋申請被凍結的個案不符資格,感到失望。

從事零售工作的林女士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惟零售業受疫情影響,她每月放9天無薪假,月入由原本1.4萬元跌至不足9,000元,當繳付5,800元租金和水電費後,每月只剩約2,700元收入,「買餸煮飯都唔夠錢,多數係食善心人捐嘅愛心飯盒,或朋友畀嘅麵包。」

對有業主或因為政府推出津貼而加租,林女士直言感到無助,只能見步行步,屆時或只好搬到租金較低、無電梯嘅唐樓劏房,委屈了此前中風、目前行動不便的丈夫。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恆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