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资产》作者:成立信托 打造风险防火墙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8443
地产新闻
《捍卫资产》作者:成立信托 打造风险防火墙
(明报) 2011年11月17日
巴克莱财富最近访问全球逾2000多名富裕人士,发现其中49%受访香港富豪,均没有视财产传承作为须优先处理的问题,在区内排名尾二,仅好过日本。同时,54%香港富豪并无订立遗嘱,远高於全球平均数的23%。

资深事务律师王港有及注册会计师梁彦颖最近合作出版《捍卫资产》一书,指出不少人奋斗一生,只懂努力赚取财富,却对如何「捍卫资产」和「分隔风险」缺乏经验,结果往往因突如其来的风险,弄至一无所有,甚至破产收场,就算善终,也可能在财产传承问题如订立遗嘱未能妥善处理,以至容易产生家变、争产,又或「所托非人」。

王港有指忽视风险管理可带来巨大恶果,在适当时候需要「止蚀」以减低损失。他以一名女律师的遭遇说明风险管理的重要。该名律师与家中外佣吵闹,扬言要解雇外佣,纷争带上劳资审裁处,更惊动了律师会,该名律师被判败诉,须支付数万元,「但佢唔服,又唔肯畀嗰几万蚊,终於『输晒』之余,仲因为违反专业守则而被钉牌。」

神童辉破产 成活生生例子

王表示,「菲佣有啲道理,(个女律师)自己又有错,应该止蚀,唔应该纠缠落去。为咗唔畀几万蚊而讲大话,呢啲咪系唔识风险管理罗,搞到冇咗律师牌。」该名女律师体现了错误的风险管理,最后付出的代价远高於罚款,在正确的风险管理之下,应该要精明地作出安排,在适当的时候止蚀,减低损失。

除了要识「止蚀」,资产拥有者,也要懂得将资产的风险进行「分隔」,比如以成立信托方式持有不同风险程度的资产,则某一项目出事,也不会出现火烧连环船,全军尽墨的一无所有。

比方说,人称「神童辉」的罗兆辉,靠炒卖物业起家,更曾拥有上市公司,高峰期资产值高达20亿元,其后因过於冒进,经济和楼市逆转,因周转不灵而最后要破产收场,但如当初将不同的资产和业务按不同风险分类(见表),比如经营业务由某一独立信托持有,另外房产由另外的独立信托持有,甚至成立可保障日后生活的「维生信托」,以之专门持有现金、存款或债券,则纵使生意和投资一败涂地,也可以继续生活无忧。

输投资也不危及生活

由於每人可承受的风险及处境皆不同,因此信托需有独特性,制订的方案性能才会好。成立信托可在风险管理、投资上发挥作用。举例,同一投资者成立三家公司或信托,分别拥有汽车、物业及商业业务,在资产分类下,倘若某一公司或信托破产或清盘,其余两公司或信托便可避免受牵连,从而令持有人的损失得以降低,比如汽车因意外撞死人而涉及天文赔偿数字,只会令有关公司或信托清盘,不会拖累其他公司或信托的资产;其二,同一持有人旗下的公司和信托也可有合作关系,例如拥有汽车的公司或信托,可向经营生意的公司或信托提供汽车服务,便可以「悭税」。

另外,成立信托也可作为管理遗产的有效工具,因信托具有独立性,可根据预先制订的指引运用和管理信托人的财产,较以有限公司及遗嘱,可能更能保障信托人的个人意愿,「有指引之下唔会无端端冇晒啲资产」。比方说,信托人可为子女成立教育信托,规定某部分资产用於子女的教育,该批资产便只可用於教育;相反,若当事人以遗嘱形式安排财产,未成年的子女资产,便可能被其监管人或执行人动用,令当初订立的计划容易被破坏。

信托投资 免市场波动致不理性

另外,在现时金融市场动荡下,信托可在捍卫资产上发挥作用。梁彦颖指出,成立信托是不少富豪的投资方法,因成立了信托,投资方法和执行,便要根据信托条文,免了信托人因市场波动,容易不理性的进行投资。比方说,某投资者手持20幢物业及价值20幢物业的资金,在信托下因应楼价的升跌,机械式将物业「高沽低买」,避免了因贪婪和恐惧而偏离原来的投资原则。「以机械式的方程式加上纪律,可帮自己控制『贫』、『恐慌』等人性嘅弱点,知道人性嘅弱点喺边度,从而控制心理变化。」

风险管理 非富豪专利

风险管理非富豪的专利,普罗大众以简单的步骤也能作出风险管理。梁彦颖感慨时下年轻人因缺乏相关知识而招致恶果,「绝对系教育不足,投资、借贷、法律嘅风险,喺学校完全唔教,好惊讶依家啲年轻人签卡,觉得最低还款额好抵,但佢地唔知道最低还款背后嘅利息有成30厘,用30厘息享受未来嘅嘢,我觉得呢啲系财务知识不足。」

不要轻易签署个人担保

王港有称「要执行风险管理策略,代价唔系好高」,平日简单、成本低的手续亦能发挥一定程度的风险管理。他举例,「你借5万蚊畀人,如不方便开口写借据,可以开张支票,影印埋叫佢签收番,写明几年几月几日,起码证明你借过5万蚊畀人,就算有日佢唔认畀过钱佢,你都有证据。」因此,即使不用到律师楼签订借贷文件,也可做到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

此外,人们往往忽视担当担保人的风险,王港有反对签署个人担保,「等如朋友要向街外借钱,你同佢签咗个人担保,等如提供无限量支持,分分钟可以连累到自己破埋产」,因此不能小觑一个签名的破坏力,背后的风险可能大到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