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繁思絮語 返回
地產 政治 經濟 軍事 社會民生 管理、銷售與推廣 營商 思辯 文史哲 媒體 教育 法律 生活隨筆 旅遊 舊文新編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 香港的致命傷 中原往事 其他
瀏覽人次:10350    回應:0
繁思絮語

故舊之言,但不失時效(13)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2021年9月15日
香港不缺土地,缺的是當權者高瞻遠矚的規劃和推行魄力
 (原文發表於2018年5月24日)
 
香港地少人多,土地供應不足是廣泛被認同的觀念。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專欄作家習廣思近日一篇報導說出事實的另一面: 
 
『任教城市規劃多年、曾獲歐洲規劃院校聯合會(AESOP)頒發「最佳論文獎」的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卻認為香港不缺土地,只缺有願景的規劃,批評沒有規劃的土地開發,根本不能解決房屋問題。
 
香港的城市規劃到底有多粗疏?從開發率極低的新界土地可以得見。地政總署資料顯示,香港土地總面積為1106.3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島、鄰近島嶼及九龍共佔11.5%,即127.7平方公里,其餘88.5%土地位於新界、大嶼山及其他島嶼。根據《郊野公園條例》,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佔四成土地,即可使用土地面積實際有664平方公里,再扣除已建設的270平方公里(24.3%)土地之後,全港尚有約394平方公里可供發展,這些土地絕大部分位於新界,其中有不少是由私人發展商擁有,與鄉郊環境不協調的棕地。 
 
新界土地欠規劃,一開始是源於港英政府逃避與新界利益持份者交涉,種下了棕地擴張的伏線,至1983年的「生發案」,當時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旗下的「生發地產投資有限公司」,申請在掃管笏一塊農地上擺放建築鋼條遭政府拒絕,「生發」不服上訴至英國樞密院;法院終判政府敗訴,指地契只是描述土地用途,而非限制用途的條款,自此,政府再無法監管私人農地用途,導致大量農地轉作停車場、貨櫃場、回收場,成為了棕地。 
 
至1990年代初政府修訂《城市規劃條例》,原計劃將《條例》引入新界,但遭鄉事派反對,故僅把《條例》適用範疇擴展至已獲「發展審批地區圖」覆蓋地區而非「分區計劃大綱圖」,令棕地變得更加「冇王管」。 
 
據統計,在1983年至1993年間,位於新界的港口後勤及露天存貨用地,由276公頃倍增至560公頃;往後20年間,新界棕地不斷擴張,至2015年的棕地面積已多達1192公頃。至於發展局提交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文件也估計,目前本港有約1300公頃棕地。 
 
專責小組18個土地選項的可建單位數量,當中棕地極具發展潛力,預計可興建17.9萬至35.6萬個單位。不過,對特區政府而言,這似乎並非增加土地供應的首選;從發展局文件可見,當局既擔心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向私人發展商收地的過程冗長,又指棕地分布零散、難以逐幅發展、開發成本高昂。 
 
從供應來看,香港似乎並不缺地,只是被霸佔在少數人手上。 』
 
從伍美琴教授所列舉的事實,香港的確不缺土地,缺的是當權者高瞻遠矚的規劃。之所以缺乏高瞻遠矚的規劃,是因為當權者(由港英政府至特區政府歷屆特首)不敢觸動大大小小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完全缺乏擇善固執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行事魄力!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