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繁思絮语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9937    回应:0
繁思絮语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1346)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22年10月3日

「不是仇富」的仇富 (3)

(原文发表於2018102)

 

「访问中所说的储蓄概念、审慎理财概念,原意都是好的,可惜每当出自此君用那种超级离地的个人经验,还要带着一副相当自豪的口吻去分享时,的确惹来一片冷笑,甚至令人反感的效果。」 

贫童、贫二代有他们的个人经验(例如林日彦在文中提及自己10岁的),富童、富二代亦有他们的个人经验(例如刘鸣炜所提的),贫与富的内外环境不同,个人经验自然截然不同。同是分享经验,为什么富人说的就是「超级离地」,而穷人说的是「不离地」?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说话的口吻,听的人怎看不免有主观成份,林日彦觉得刘「相当自豪」,我只觉得「相当自信」。再说,就算为自己童年已有「储蓄概念,审慎理财概念」而感到「自豪」,那种自豪不应惹来「冷笑」和「反感」吧?

「香港人不是仇富,我也不希望香港人抱着仇富心态,因为这是很危险的事。然而,若青年发展委员会的骨干人物无法接近地气,又怎会明白香港绝大部分没有父干的青年人?又怎会了解他们面对的困境?」

恕我直言,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许多是仇富的,此中包括林日彦。林日彦批评刘鸣炜不明白香港绝大部份没有父干的青年人,不了解他们面对的困境,这是对的,但她不能从刘鸣炜今次的访问金句中得到这个结论,结论来自刘在另一场合的金句。

20155月左右刘鸣炜接任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不久接受网台访问,谈到青年置业问题,认为打算买楼的话青年们便必须牺牲,少看一些电影,少去日本旅行,把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作好准备,否则机会来了也失诸交臂。至於钱如何储,刘鸣炜举例教路,假设月薪15,000元,最好每月储蓄3,000元,不应花光。於是乎,这番「叫人月储3,000买楼」的论调旋即受到年轻网民肆意挞伐,咸称实在太「离地」,因为以现时楼价之高不可攀,月储3,000元要储足50年以上,才有望拥足够首期,购买华人置业旗下一个面积最小的单位。

 

没有父干的青年人,上楼、上流及上位无望,对前途绝望,他们不会每月储它细眉细眼的三、五千元的,他们宁愿大吃大喝或旅行消费掉,图一时之快同样因为对前途绝望,他们对现实及建制多怀不满,常有逆反之心。

 

常言「大富由天,小富由俭」,缺乏富爸富妈的年轻人,要拥有第一桶金唯有靠储蓄,刘鸣炜所言用意是良好的,以目前楼价的昂贵,每月储3,000元表面看来是杯水车薪,无济於事,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这样做是有意义的,毕竟成功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年青人在将来不断有机会升职加薪,每月储蓄额会愈来愈大,而楼价亦不可能永远只升不跌,楼市是有周期的,始终会跌。在过往的楼市下跌浪,楼价跌4065%是闲常事,收入增加及楼价下跌后,原本买不起的,届时就会买得起了。储起的钱届时自会大派用场。再说,第一桶金不仅限於买楼,可以作各其形式的投资,扩大自己的资本,进可攻,退可守。

 

刘鸣炜当时的金句,反映了他不大明白没有父干的香港青年人,不了解他们面对的困境。刘鸣炜与其劝这些青年人储蓄买楼,倒不如催促政府尽快增加土地供应,采取霹雳手段降低楼价,尽快提供较多较便宜的公屋、居屋;尤有甚者,加速发展香港经济,为年青一代创造上位、上楼及上流的条件。

 

 

 

  ~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