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精英文集 返回
浏览人次:6634    回应:0
精英文集

地产政府

 

陈文鸿
研究所所长

2021年10月2日 (东方)

  香港楼市的涨风乱象,并不是简单的市场因素,而是英国在中英谈判失败、香港铁定回归时布下的地雷。

  直至中英在上世纪80年代初谈判,英国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公共服务政策方面仍十分落后,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前更是政府社会上下贪污舞弊成风,却在房地产市场大事投入,严厉管理。当时香港一半人口居於公屋,私营楼宇施加租务管制,不容房地产发展。香港的地产商势力薄弱,地价楼价不贵,因而香港在50年代开展的工业化,不受成本干扰,居住成本低,保障低工资。即使条件不佳,但民有居所,可安居乐业,促成在贪腐的殖民政府管治下,社会还可安稳。殖民地政府的房屋政策便不是经济取向,而是为政治。

  香港房屋问题,在中英谈判之后,尤其是回归之后,与中英谈判前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公营住户占全港人口比例快速下跌;私营市场取消租务管制,放任投机;政府供地尽是价格取向,利益为主。结果是众多的房屋政策创新,从居屋到公营出售等等,配以土地开发的保守政策,一方面造就房地产的大利润,地产商得以替代英资财团垄断香港主要的经济命脉,财雄势大,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少有的房地产主导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房屋的私有化、市场化,更助长从殖民地承继来的市场为主的经济政策,使地价楼价飞升,经济金融化和两极分化,用地价排斥所有产业,不足10年便把工业化的基础摧毁。

  整个香港经济在房地产商主宰之下,连政府(如港铁、市区重建局)也全面地产化,香港变成地产霸权,地主经济。经济无力复兴,政府的房屋政策便是香港经济沉沦的根源。依赖泡沫维生,也依赖内地资金合法与非法流入来支撑,便不单止把香港居民大部分的血汗收入吸干,也同时变成对内地经济的剥削,香港与内地居民便是香港天价房地产的承接者。

  出售的公屋与居屋同时在市场炒卖,公屋建设受抑制,居屋替代,依市价比例出售。一是政府实际减徵收入税、利息税,而徵老百姓的住房税。二是扩大市场炒卖范围,用制造泡沫来延续泡沫,用广大市民的血汗来饮鸩止渴,泡沫弄得更大,资本家可变现逃避。地主经济可会一下子变成负资产和资产大跌,多少港人的血汗成果被消磨掉。

  甚么时候,香港政府不再是地产的政府呢?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