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资深会员专栏 返回
浏览人次:26909    回应:5
资深会员专栏

致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信

 

珍惜香港

法团专业投资者
SMIEEE.MSc(ICDE)
http://facebook.com/hongkongtruevalue/
2018年10月6日
声明及前言

今天我在这个专栏发表的,是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相比我两年半前在此写过的《致亚视员工的信》,性质大有不同。因为这次的对象,是一个在香港拥有法定地位的专业团体,所以在正式的内容之前,我必须要先作出一些声明。

虽然我仍然是用著【珍惜香港】这个笔名,但这次我是以一个前电子工程师的身份,发出这封公开信的。这个地产网专栏,只是作为我出信的平台,信中内容的全部,均属我个人意见,并不代表这个网站,以及这个网站的任何工作人员,或其他专栏作者的立场。如果网主认为我在这个平台出信,是不恰当的话,可以随便将之删除,而我是不会介意的。

此外,我除了是香港工程师学会的会员,也拥有其他专业学会的会籍,所以我必须郑重声明,今天这封公开信的全部内容,亦不代表我所属任何专业学会的立场。简单而言,这全为我个人意见的发表,与其他专业人士或团体无关。

本来,自《缘结.天玑》这告别篇之后,我是不会在这个专栏再次出文的。这封公开信的发表,已经蕴酿了差不多有两个月了,自从发生八月初那件事情之后,我内心多次挣扎,究竟写,还是不写?这封信是分开了很多次写的,其间亦放弃过很多次,但最后我发现,不写这封信的话,我的心绪是难以平复的,因为,我始终是一名工程师!

记得三年多前,专栏成立之初,我写过一篇《》,说除非某些事情发生,否则我不会在这个专栏出文,但后来我还是写了《真正嘅第十个人》。当时我把它形容为一个「召集」,不算是专栏文章,所以是一个例外。今天的情况也有些类似,这是一封公开信,借此网站作为平台发表而已,所以亦算不上是一篇专栏文章,也可以说是一个例外吧?

人生,总是充满例外的。

致香港工程师学会:

今年八月八日,我收到了黄前会长发给所有会员的电邮,说他虽然辞任了港铁总监一职,但基於他在学会的工作,和他本身的职业是分开的,所以会继续留任会长。此举引起了学会内部一轮震荡,28 名会员要求会长辞职,触发理事会於八月廿二日举行了投票,结果虽然是大比数支持会长留任,但黄前会长最终决定请辞,并由余会长接任,九月一日起生效。

余会长於九月十一日,向所有会员发出了电邮,形容这段期间为 unprecedented difficult times(史无前例的艰难时期)。其实,如果黄前会长肯於八月八日那天请辞,跟本就不会弄出那么多事情,但要强调的,是我同意黄前会长请辞,并非如某些会员认为,是为了什么「问责」。沙中线事件的调查还未有结果,问什么责?只是他作为香港工程师学会的最高代表,为免把学会及工程界卷入这件政治敏感的事情中,他就算不辞职,也必须暂时让位,否则整个学会内外,势必承受重大压力,这不是什么「专业」,这是「常识」!

不过,如果余会长真的认为,一位个别工程师,是否辞任会长这个问题,就可以把代表全港整个工程业界的香港工程师学会,陷入了「史无前例的艰难时期」,那么恐怕余会长是活在象牙塔中,看不见过往几十年,香港的工程业界,渡过了几多更艰难的时期了!又或许,所谓香港工程师学会,只代表了一部份比较顺风顺水的土木、结构、机电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师,至於与工业及民用产品相关的电子、机械、软件工程师,在你们眼中,算不上是工程师吧?

香港电子工业界的衰落

我是一个前电子工程师,而我在学的年代,香港电子工业蓬勃,入读大学电子工程系,对高级程度会考理科成绩的要求,只仅次於医学系,不过今时,已经不复往日,这个不用多说了。几十年间,电子工程业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许你们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又或许你们,根本从来没有参与过、感受过,因为你们,并不代表我们吧?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当时很多出色的电子工程师,都不是受雇於公共或大型工程的企业,而他们没有机会,或是无暇,去跟进你们的所谓 FORMAL TRAINING。我们的专业身份,向来不是来自你们所赋予的 MHKIE 称号,而是来自业界对我们的认同;我们的成就,使我们在行内闯出名声,甚至成为挖角的对象。

国家步入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工业开始转营。本地做电子产品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把生产线转移至内地,其后更把研发基地一并转移。这是全面化的转营,并不如某些地区或国家般,会把高端科技的研发保留於原处。结果,纯粹为了降低成本的企业,到最后连自己也生存不了。当时很多有经验的电子工程师,应雇主要求到内地培训人才,他们放下了自己的家庭,贡献业界,贡献国家,但到头来,有几多人的下场,是何等悲惨,这是你们无法想像的。或许香港电子工业界的没落,是大势所趋,但代表著整个工程界别的香港工程师学会,在这个转营过程之中,究竟做过些什么?你们在这段历史中,担当著什么角色?你们对电子工程师,支援过些什么?难道,就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MHKIE 的称号?

矽港计划的转机

但原来这并不是没有转机的,1999 年「矽港计划」,你们不会忘了吧?半导体是电子工程的核心科技,能够植根香港的话,势必使本地发展成全国电子科技的龙头。可惜当时的传媒,把计划渲染成「炒地」,而政府甚至视之为「聘用人手少及增值不太高的行业」。传媒不专业,政客不专业,可以理解,但你们学会呢?你们为此争取过些什么?尽过了多少努力?还是,就你们的「专业」意见认为,香港,根本没有这个资格?

台湾电脑业,曾经辉煌一时,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原来香港才是亚太区电脑科技的先驱,这恐怕没有太多人知道吧?其实早在九十年代初,我们香港的电子工程师,就已经研发出配合 MOTOROLA、INTEL 微处理器的系统芯片组,并应用於本地制造的苹果及 IBM 兼容个人电脑产品中,而当时我初出茅庐,就要参与这些芯片组的逻辑设计。我们是少数能够深入接触 INTEL x86 最底层架构的精英,此架构已经发展成为巨集,沿用至今。当时香港在技术上,以及知识产权基础上,都比上海优胜,但却因为公众不支持、政客不支持、你们不支持,计划移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中芯国际。后来中芯爆发了侵权事件,以致国家的半导体发展,又不知延误了多少年。如果当时是在香港建立的话,又会否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近期中美贸易战,以及中兴事件,唤起了各界对核心科技的重视。大家终於明白,今天过份受到追捧,建基於软体设计的所谓新经济、所谓创新科技,都是由过往一向被轻视的、被视为低价值的硬体电子平台支撑著。没有了硬体平台,软件等同废纸,但硬体核心科技,却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发展出来,而涉及的投资,大额之余,更是持续性的、无底的。不过有谁知道,国家现在急切需要的,正正是我们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的技术?若可以持续发展的话,到今天我们香港电子工程师,已经可以贡献国家的 2025 计划了。

八月八日的公开声明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我真的看不出你们做过些什么,或许你们的「PR」做得不好吧?然而我今天发这公开信的目的,并不是为要翻你们这笔旧账,因为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但今天你们又如何呢?

就看八月八日,你们对港铁沙中线事件,发出的那份公开声明。传媒的焦点,都集中在黄前会长没有署名这个小问题上,而你们又不吝为此作出补充。老实说,我不认为黄前会长没有署名,有什么大不了,我反而著眼於,代表著整个香港工程业界的香港工程学会,你们就这件事情,可以做些什么。我看毕了整份声明,发觉你们可以具体上作出行动的,原来就只有下面这一段:

学会重申对若被裁定犯有不诚实或欺诈行为的会员,不论其资历,学会不会容忍及定会采取适当与相应的纪律行动及处分,这包括将他们驱逐出学会。

果然,你们学会对工程师可以做的,不是给他们一个 MHKIE 的称号、一个 Ir 衔头,就是把这些称号或衔头移除。你们没有其他更有建设性的行动吧?那么我宁愿你们什么都不做,沙中线问题,是政府和港铁的事,与你们学会何干?如果有任何企业,与他们属下的工程师,发生了什么纠纷,这些企业,也可以找你们投诉,要求你们取消某些工程师的 MHKIE 称号吧?那么你们可真忙了!这些个案,多到数不完呢!不要说因为沙中线事件,涉及什么「公众利益」,我们做电子产品,亦会影响消费者利益,这也是可大可小的。2016 年三星 NOTE 7 电池爆炸事件,甚至影响到「公众」安全呢!为何当时又没有什么「工程师学会」,站出来发什么声明,说要处分什么工程师,废除他们什么专业资格?难道,那些「工程师学会」,不比你们「专业」吗?

这个可不见得,只是他们把资源集中於对业界的实质贡献上,却不是执著於什么虚名而已。他们大量地投放於所属工程及科技类别的实质工作中,包括学术、技术的分享、推进,以及参与、组织最前线科技研发,甚至制订国际标准。以涵盖的地域而言,他们的会员数目,不会比你们多;更莫说他们在资源上,或许比较丰厚,但你们可以随便通过,三十万请个 PR 的话,应该算不上资源不足吧?再者,一个工程师学会的资源,并不在於金钱,你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是学会最宝贵的资源,试想想,三万多个专业工程师,动员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工程界的声誉诚信

对你们来说,PR,真的那么重要吗?你们是代表「公众」,还是代表我们工程师的?你们应该向「公众」交代,还是向我们工程师交代?话说,公共专业联盟政策召集人黎广德,曾就沙中线事件,形容工程师学会面对危机,须重建市民对工程界信心,因为大家对工程师判断失信心的话,会日日活在恐慌之中。我想黎先生言重了!一些个别工程项目的问题,就令全港市民对整个工程界失去信心,还天天活在恐慌之中?是你们把香港市民,看得太低,还是某些所谓专业工程师,自视过高?

我对於那个什么专业联盟,简直不敢恭维,亦不想置评。但若果不是黎先生提到,我倒没有为意,原来你们香港工程师学会会章,写明要「将工程界声誉诚信,置於个人之上」的。我终於明白,你们的「专业」,是建基於所谓「声誉诚信」之上,难怪,你们会尽一切努力,去满足「公众」对你们的期望了。不过我可以肯定,这是不可能的!正如最近「山竹」袭港之后,有人自发清理街道,但亦有人大駡港铁,大駡政府处理不善。相比菲律宾灾情,我们不知幸福几多倍,但飓风过后,要有如没打过风一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吧?是否要港铁的工程人员,冒著生命危险,在八号、甚至十号风球之下,都要走出去检查、修正整段路轨,以便「公众」可以在风球除下之际,顺利上班?皆因他们要「将工程界声誉诚信,置於个人之上」嘛!

专业工程师的使命

记得近三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所谓专业》的文章,在《真正嘅「专业」》一节之下,我是这样写的:

《专业,喺好难定义,但如果你拥有认可机构,颁授一个认可嘅学术或专业身份,咁你亳无疑问,可以话喺一个「专业人仕」。不过,一个专业人仕,唔一定好专业;唔喺专业人仕,又唔一定唔专业喎!》

如果我问你们,究竟知不知道,什么是「专业」,对一个专业机构而言,这条问题,似乎不太尊重吧?不过老实说,我真的想问一问你们学会,怎样才算是一个专业工程师?一个专业工程师的使命是什么?真的只为要保住「工程界的声誉诚信」吗?

《我们专业工程师,是通过开发及应用当今科技,以改善人类生活为己任的。》

其实,你们怎样定义一个专业工程师,我不是太有兴趣知道,但我却很清楚,以上所写的,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没有这份使命感,就称不上是一位专业工程师。什么「将工程界声誉诚信,置於个人之上」,这是错的;「将改善人类生活,置於个人声誉之上」,这才是对的。我们工程师,从来都是很低调,我们的荣耀,是建基於我们的工作成果,无论在过程之中,经历几许波折。我们做电子产品,见到自己的设计,终於投产了,终於为人使用了,那份喜悦,非笔墨所能形容;而你们做大型工程项目,见到自己参与过的基建,於城中屹立,也会感到自豪吧?

1998 年,赤鱲角机场启用初期,出现了一系列故障及混乱等问题,当时饱受「公众」批评的香港国际机场,最终还是赢得了国际公认的前列地位。「公众」对港铁有几多不满,它始终是香港最重要的集体运输骨干,每天负载大量人流,却只有几小时检查维修;公众可以接受多几个小时检修,少几个小时服务吗?他们有否比较过,世界各地的铁路系统,是怎样运作的?它们又是什么质素?不过无论如何,我相信参与过这些机场、铁路的设计、建造、以及运作的所有工程人员,无不为他们的工作而感到光荣。

你们要满足所谓公众期望,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们的特首,如果真的认为,市民有什么不如意,都可以拿她「出气」的话,那就应验了我在她上任时作出过的预言:「如果你喺响佢下面呢,咁就惨啦」!所以你们愈加著紧那些虚名,就只会失去得愈快,何不集中火力,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况且,无论公众是否认识我们,我们都是每天贡献著社会,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努力。无论他们对我们信任与否,有几多不满,他们还是需要我们的,而社会亦不能没有工程师。

政治考虑.商业考虑

我们忠於自己的专业,什么政治考虑、什么商业考虑,本来就不是我们要去关心的。但现实归现实,我们始终是团队的一部份、企业的一部份、机构的一部份,无法不让这些考虑,影响我们的专业决定。而每当我们面对这些超越自己专业以外的种种考虑时,我们需要的,是你们的支援,不是你们的批判呢!

记得在《归边》一文之中,提到三星 NOTE 7 电池爆炸事件时,我是这样写的:

玩 TOP TO BOTTOM,可以好险,做人,真喺唔好太贪心,皆因资源有限,瞻得前时就顾唔得后。跟手呢,就梗喺搞埋哂啲资源共用之类嘅悭水嘢 ..... 所以响追赶新产品面世嘅情急之下,NOTE 7 电池爆大镬呢家嘢,真喺唔可以话喺意外嚟。如果三星再唔肯痛定思痛,搞清楚自己嘅定位,集中番资源响最强果部份度,而只喺识得去怪罪为自己卖力果班勇将嘅话,咁当市场再归边嘅时候,恐怕未必可以过到骨啦!

当时我写的那班「勇将」,就是指三星的工程师们。一件产品、一个项目,从来都是由团队集体负责的,功归团队,过亦归团队。回看沙中线事件,在八月七日的记者会中,我见局长、署长、董事,他们口径一致,剑指港铁。他们彷佛全部都是受害者,都是被欺骗了,所以要报警处理。我不太明白,在这件事情中,报警有什么意义;如果任何一间企业,某部门收到另一部门前后不对应的文件,就走去报警处理,那么香港警队,就真的要大量增加人手了!再者,就这个项目,政府和港铁,不是一个团队来吗?这使我联想起一些企业里面,一出岔子,各部门纷纷划清界线的丑陋景象;原来,所谓「管治新风格」,就是比官僚,更官僚!

无疑,沙中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大型工程,原始设计去到前线,才发现执行上出现问题,须要调整或修改,并不足为奇,而这些调整或修改,亦可能为数不少。如果每一项修整,都要先被带去游几个花园,而每一个「花园」,都是那么官僚的话,不知道这项工程,会否要弄到 2047?话说协助管理沙中线工程的顾问团成员,前土木工程署署长刘正光,同意更改图则后,改用长钢筋比原有设计好,但质疑为何不预早向政府申请。如果有前线工程人员,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改善一些设计,其目的只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就绕过了一些既定程序,那么就你们学会的立场而言,这算不算是「不诚实或欺诈」?你们会把他们「驱逐出学会」吗?

专业角度

或许就这敏感的事件,不宜作太多假设吧。其实我只不过想指出,世上有很多事情,并不是绝对的,甚至於我们的专业,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单凭自己既有的专业知识及经验,机械化地直接得出一个绝对答案的话,那么我们的所谓专业,又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对自己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而每一位工程师,对同一个案所作出的专业决定,亦未必一样,这就是所谓「专业角度」之别。所以刘正光说,更改图则后比原有设计好,若换著另一位专业人士,就可能未必同意了。

尤其在诉讼过程中,每当涉及「专家证供」的时候,更会突显出「专业角度」这个问题。那些受聘的专家,无论有几权威性,他们的专业角度,都是朝著自己代表一方倾斜的。公堂之上,专家博弈,究竟是为了寻求真相,还是比拼专家的说服能力?这就是所谓「专业」了!沙中綫红磡站事件的调查,已经进入了聆讯阶段,除了参与其中的专家之外,外间的专业人士,包括你们,都是不便置评的。你们只能保持中立,亦无法给予任何专业意见,直到聆讯过后,就算你们的专业角度,与调查结果不相符,你们亦必须尊重这个结果吧?那么你们会基於调查结果,还是你们的专业角度,去兑现你们那份声明中的承诺呢?

我创业期间,亦曾经被卷入过民事诉讼,当时我去请求自己在学时的一位教授,做我的专家证人,但原来他早前已答应受聘为对方的专家证人了,是不是很讽刺?临别时他对我说,如果早知道对手是他前学生的话,他是不会接这份工作的。其实,要一个专业人士,以既定的专业角度,去审判另一位专业人士,本来就是很残酷的,而很多时候,他们更是在知道结果之下,批判对方在未知道结果之前的专业决定,这可算是公平吗?

勇敢的决定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曾为一件内部设计千疮百孔的 Intel 386SX 系统芯片,通过外围线路作出一系列修正,而当中大部份问题,都是在拿不到芯片内部设计图之下,单凭检视外围电子讯号的表现,再经自己逻辑分析去解决的。其中一个与记忆体线路相关的问题,我就用了一个被视为创新的方法,并取名为「2.5 WAITSTATE」。当时有来自加拿大分公司比我高级的工程师,质疑我的修正方案,认为会导致系统进入「METASTABLE STATE」。我不同意,原因是我认为那芯片是采用同步设计的,所以他说的状态不会发生;结果我的修正通过了所有检测,顺利投产。

那位高级工程师,不明白为何我在没有设计图之下,还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你们也是专业人士吧?不如我反问你们,做过那么多专业决定,当中有多少,是在百分百事实,完全摆在眼前的环境之下作出的?没有这个环境,就无能为力的话,你们还称得上「专业」吗?

那芯片是其他高级工程师的设计,其实他们设计出错,又与我何干?我不接手这个摊子,也没有人会怪责我,不过他们就要做 REMASK,令整件产品延误至少一年,是不能接受的,即是等同要终止这个项目。而我肯接手,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到时候出现任何差错,都会被算到自己的头上来。如果说,我们专业工程师,要做正确的决定,我想倒不如说,我们专业工程师,要做勇敢的决定吧!因为我们是「专业」的,这些决定,我们不做,有谁来做呢?我想问你们学会,如果所有专业工程师,都是按章工作的,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的,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

所谓声誉,对我们工程师而言,实在太奢侈了,我们但求低调地成就自己的专业使命,为此我们是有很多实质工作要做的,而很多时候,我们更要作出勇敢的决定,承担起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担负的重任。我们不介意自己不为公众所认识,亦无暇顾及世人怎样去看我们,因为一个工程师最悲哀的,并不是什么声誉受到损害,而是,他的专业,不再为社会需要了,不再为市场需要了。就如当年一些电子工程师,穷毕生之力,贡献业界,贡献国家,但到头来,他们的专业,不再被视为有价值,最后更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使命。他们就算仍然挂著一个 MHKIE 的称号,也不能再当工程师了,你们可以想像得到吗?当你们赋予,或移除人家的什么称号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称号,对他们而言,究竟有没有作用?对业界,又有什么意义?

工程师学会的使命

倘若你们不明白我们工程师的需要,那就没有资格代表我们了。我们不是要一个学会,来批判我们的专业,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支援我们的组织。你们有否想过,一个工程师学会,是为了什么而成立的?你们的使命,究竟是什么?难道,三十万请个 PR,就可以成就你们的使命吗?

《一个工程师学会的使命,就是尽一切努力,去成就工程师的专业使命。》

如果你们没有这份使命感的话,那不单是你们工程师学会的悲哀,更是整个香港工程业界的悲哀,因为在香港当工程师,原来是那么孤立无援的。你们在八月八日,发出了声明,写得出,当然会做得到吧?倘若沙中线事件的聆讯结果,裁定了一些工程师犯有「不诚实或欺诈行为」,就算这些「不诚实或欺诈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私利的,你们也照样把他们驱逐出学会吧?如果当中包括黄前会长,你们亦会驱逐他出学会吧?

你们以为,这些行动,保住了学会的声誉,保住了香港工程业界的声誉吗?那么你们实在太天真了!你们不单保不住你们的声誉,且当你们驱逐任何一位工程师出学会之际,那天势将成为整个香港工程界,走向没落的里程碑,因为你们为了满足「公众」对你们的期望,出卖了工程师。那些工程师,也许是做错了,但他们过往多年以来,亦曾为了贡献业界,贡献社会作出过努力的。你们可以轻易移除他们的称号,但你们能够移除他们在每项参与过的基建之上,留下了的种种印记吗?

最应该而惟一应该做的事

我必须再次重申,我同意黄前会长请辞,并非是为了什么「问责」,更不是为了什么「工程界的声誉诚信」,只是因为红磡站问题,以致整项沙中线工程,已经发展成极度敏感的政治议题,而你们作为代表著整个工程业界的香港工程师学会,是有必要保持中立的。但很可惜,你们那份声明,是要「埋单」的,也就是说,你们把学会,甚至整个香港工程业界,拖进了这件无底的事情中,难怪你们要花三十万请个 PR 了!

你们浪费资源,执著於毫无意义的虚名,郤把自己的使命,抛诸脑后。本来你们就沙中线事件,最应该而惟一应该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去支援那些受影响的工程师,但你们竟然选择了跟红顶白,弄什么「问责」!要知道,那些工程师,无论有没有犯错,始终是你们的会员,你们不是为他们负责,又是为谁负责?你们不是向他们交待,又是向谁交待?难道是「公众」吗?

你们或要深切反思,这几十年以来,做过了些什么,以后的路,应该怎样去行。一个工程师的荣耀,是来自他为了改善人类生活,努力工作所达致的成果,而不是来自一个 MHKIE 称号。他们不会因为拥有什么称号,而感到骄傲的,但如果他们在成就自己专业使命的过程中,得到你们支援的话,这个称号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意义,因为他们真正感受得到,自己是工程界别的一份子,不会被离弃的。

《一个专业工程师,是通过开发及应用当今科技,以改善人类生活为己任的;而一个工程师学会的使命,就是尽一切努力,去成就工程师的这份专业使命。》

如果当初你们肯秉承这份使命感,集中资源,以实质的工作,贡献业界,贡献国家,恐怕你们今天,不单只是拥有三万多个会员的香港工程师学会,而是会员遍布全中国的国家工程师学会了!你们根本不需要什么 PR,我们专业工程师的声誉、荣耀,从来都是建基於我们的工作成果上,没有必要对「公众」宣传什么,因为我们的成就,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这是有目共赌的,是他们不得不认同的。

后语

其实,早於 2004 年 3 月,我亦曾经以电邮去信给你们,题为「As an Engineer in Hong Kong」。虽然我不是一个 MHKIE,但也是你们的一个会员,一个专业工程师,但却只收到你们 PR 回覆了一些官腔。至於这次,既然是一封公开信,就只能以笔名发表了,因为我们工程师,一向都是很低调的。

这个网上专栏,已经是我所能取用得到,最公开的平台。你们会否看到这封公开信,就只可随缘了,而我亦不期望会收到你们的回覆。不过,假若你们真是想回应的话,就请以工程师的身份回覆我,如果通过什么 PR 的,就请不要回了。


一个已经退下了火线的,前电子工程师上 ...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引刀一快 2018-10-06 03:58:26
沙发
2. 打工仔 Andy 2018-10-06 18:03:20
珍兄
原来是行家,为行业发声不是易事!
3. 无几何 2018-10-07 22:44:21
好文章,就是因为{问责}两字,在急症室门前发生车祸,都要打999叫白车送伤者去急症室!!!!
4. 惜缘 2018-10-19 13:36:53

汪敦敬先生好文

*转载自2018年10月18日的大公报

香港市场才是资金避风港    

  我经常强调「影响楼价最大的因素是货币」!当中是包括了汇价及资金流!日前,和「现金流为王」一书作者Starman讨论「若美国股市爆破,资金将最终流入香港!」他同意我的看法并回应:「资金流向是关键,现金流是过程,现金总要找资产进行配置/停泊。」对!停泊这字眼更容易令大家也明白了!

美国喜欢量化资金并注入其他城市,待价格高企时收回!(俗称剪羊毛!)是掌握了「泡沫爆破资金总要找地方停泊」这市场秘诀!美国市场因此而得益!那么,如果有一天美国经济爆破呢?美国资金在爆破下将找甚么地方停泊!?

今年初我发表的「我对楼市的十大忠告!」,当中有忠告「美国大势已去!小心泡沫爆破!」很多人到现在仍迷信美国经济强横无敌,但我不可以在数据上找到支持!美债显然正被抛售!各国实质亦减少依赖美元,事实上,愈来愈多国家觉得人民币比美元更可靠!美国股票多泡沫!至於说美国的石油霸权,我们看利亚就看到美国形势在退减,「只有美元才能买卖石油」的时代已告终!以人民币及黄金交易的中国上海石油交易所已经开始运作了!美国实力不容低估,但不应当是一个神话!

起码眼前我们也看到美股开始不稳,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弄清楚现金流的动向,如果大家认为我这个概念是对的,那我们应该要参考一下09年新常态之后的唯一一次西方资金流入香港作避难港的经验,这就是脱欧公投之后的资金流动了。

2016年6月24日当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是出人意表的时候,全球股市急跌,当时我随即撰文认为资金会在第二回合涌入香港,结果实际比我当时评估更快!

港股当日收市按日下跌2.92%,全球股市随后两个交易日蒸发近3万亿美元!但是出人意表在脱欧4日后(即6月28日),港股收市找到谷底,之后的日子就是逐步回升!

亦由当月开始,香港的M3录得增长,4个月的时间总共增长了约7000亿港元!当然,根据我的M3定律,之后的楼价是必然的上升了!

以上的经验看到,在西方国家出现动荡的时候,香港已经开始是避难港!

如果美国股票真是出现爆破,请问资金将会停泊在那处?对!当然是价格偏低的地方!

中港股市近年的去泡沫情况,其实可能是一个高明的以守为攻,充满问题的欧洲不是一个最佳的避难所,而上星期的小股灾,香港的股市算是最快回升!

流入香港的资金、不单只是美国的资金,也包括全世界,中国人民银行有需要的时候亦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每次降准之后,股票市场未必是即时上升,但几乎每次之后香港的M3都是上升的!

市场看法,又再由三个月前的太过乐观改变为现在的一面倒悲观!其实贸易战的冲击我们是承担得起而且有数得计,但是进一步资金泛滥及市场升灾的危机仍然存在,却已经再被人所忽视了!
   
         

5. Tomrunner 2018-11-18 08:02:54
有没有当年去了外地发展的EE工程人员的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