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樓市走勢, 倚靠地產代理在傳統媒體發放細宗小額的交易消息, 讀者可能需要等待頗長時間收集及分析, 才可能判定市場的狀況, 所以樓市若轉旺沒有超過一兩個星期, 恐怕大部分有心買樓的人還是對市旺半信半疑, 以為地產經紀施小計營做氣氛迫逼猶豫的買家早作決定, 待買家發覺可供參觀的放售單位越來越少後, 方才醒覺樓市真的轉旺, 但此時樓價早已上升不少了。
所以過去的投資者, 不論專職或業餘的, 平日均重視和地產經紀的友好關係, 經常會找一些自己信任的「御用經紀」飲茶聚會, 希望從他們口述情報中探聽樓市現狀, 從而快一步買得優質筍盤 。目前智能手機的移動網絡日漸完善, 投資者採用的方式大有不同, 現在的投資者或打算置業的市民, 祇須應用手機上網瀏覽各代理行的網頁, 不單祇可以即時獲知有興趣樓盤的實時成交訊息, 更可以即時對上載網上的樓盤逐一進行篩選, 從中鎖定一些最合符乎個人要求的樓盤, 然後再檢視相關單位的景觀及室內相片,索閱銀行網上估值, 首期須繳款額及厘印和律師費等。可以說是未睇樓已基本掌握有關樓盤是否合適自已的條件,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資料,他可以聯絡相關放盤的經紀要求提供。
據我所知, 年輕買家更有趨勢通過臉書或自己常用的資訊平台, 找尋群組中從事地產經紀的網友, 然後透過他們安排實地睇樓, 由於在接觸過程中網上聯繫頻密互動, 所以多數買家已取得頗多有實質價值的參考數據和資料, 故若滿意實地視察的單位, 便可以很快作出買或不買的決定, 不像從前需要透過地產經紀居中長時間反覆代為討價還價去爭取自己最滿意的買賣交易。
網絡平台最寶貴之處, 是提供買家大量實時交易數據和聯關參考資訊, 縮短了買家考慮需要的時間, 然而, 真的要順利完成買賣交易, 如果透過地產經紀代為打點, 最低限度可以避免買賣雙方因一時意氣而拉倒交易, 除浪費雙方時間外, 更錯失了買賣雙贏的關鍵時刻, 令彼此日後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