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論壇
登入名稱
密碼
頁數:
41. 自我陶醉
2018-12-14 12:22
橋唔怕舊,最緊要有傻仔受,受訪嘅人大把都係媒,我太太多年前都被佢地產朋友搵過上電視做媒。
42. To 41
2018-12-14 13:07
若然當時假戲真做就發過豬頭了
43. 又有新盤
2018-12-14 13:49

【土瓜灣新盤】新地Downtown 38下周開價 聖誕前後賣樓

新地(016)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旗下土瓜灣Downtown 38短期上樓書,有機會下周開價及開示位,料聖誕假前後開售。

觀塘凱滙昨日一炮沽清488伙,另一市區新盤乘勢推盤。新地(016)副董事總經理雷霆表示,旗下土瓜灣Downtown 38短期上樓書,有機會下周開價及開示位,料聖誕假前後開售。

觀塘凱滙昨日沽清,問及是否「食住個勢」推盤,雷霆笑言,恭喜行家開紅盤,證明樓盤跟市價開售能吸引買家,而市場剛性需求仍充足,美國加息態度軟化,相信Downtown 38及凱滙皆有不錯銷情。

雷霆補充,首批單位有不少價錢低於600萬元,可以承造8成按揭,相信可吸引居屋向隅客。

新地代理助理總經理唐錦江表示,標準分層樓層每伙設11伙,有3部電梯,2房戶每層3伙,實用面積377至414方呎,1房戶實用面積300至309方呎,四座向都有,部份以套房設計,標準戶全部採開放式廚房。關鍵日期為2020年3月。

記者:陳寶恩


44. 土瓜灣新盤
2018-12-14 14:11
DownDown?
45. CCL三大指數連跌11周
2018-12-14 17:29

CCL三大指數連跌11周 歷來最長跌浪 惟新盤定價吸引促樓市交投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CCL八大指數再次齊跌。近8周以來出現5次齊跌,樓價向下調整持續,CCL,CCL Mass,CCL(中小型單位)三大整體指數齊跌11周,為歷史最長齊跌紀錄。

黃良昇指出,隨着昨天(12月13日)觀塘凱匯首輪開售即日售罄,對樓市的影響將於2019年1月上旬的CCL才開始反映。新盤定價吸引,刺激購買力湧現,加上新居屋向隅買家陸續回流二手市場,相信樓市買賣轉趨活躍。預期CCL繼續尋底,2019年次季樓價有望可以止跌。

中小型單位主導整體大市持續向下。近8周計,CCL(中小型單位)跌5.72%,CCL(大型單位)跌1.89%,豪宅跌幅明顯較少。同期CCL Mass跌5.95%,CCL跌5.12%,可見CCL跌幅被豪宅拖慢。

CCL,CCL Mass,CCL(中小型單位)三大整體指數齊跌11周,為歷史最長齊跌紀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75.59點,按周跌0.69%,連跌11周共5.9%,是2008年11月之後的最長連跌。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報177.02點,按周跌0.77%,連跌11周共6.30%,平了1998年6月時連跌11周的最長紀錄。

CCL中小型單位連跌15周

CCL(中小型單位)報175.35點,按周跌0.75%,連跌15周共7.31%,創該指數最長連跌紀錄。CCL(大型單位)報176.81點,按周跌0.41%。

新界兩區樓價持續下跌。新界東CCL_Mass報188.37點,按周跌0.39%,連跌15周共9.79%,創該區最長連跌紀錄。新界西CCL_Mass報158.31點,按周跌1.1%,連跌8周共7.88%。

港九市區中,九龍樓價跌勢較為顯著。九龍CCL_Mass報172.81點,按周跌0.86%,連跌7周共7.15%,是2015年12月之後的最長連跌。港島CCL_Mass報182.90點,按周跌0.61%

46. 施永青CCL肯定未跌夠
2018-12-14 18:19

【樓市連跌11周】施永青:CCL肯定未跌夠 樓價明年首季有支持

對於香港的樓市,施永青指,現時出現回落,不是香港樓市本身出現問題,而是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導致本港投資者入市審慎,預期是次樓市調整會維持一段長時間。他說:「第一級踩落黎起碼(二手市場)跌10%至15%,明年第一季便會找到支持......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肯定未跌夠。」

對於本港樓市何時重新恢復投資熱情,他表示,「要中國經濟作出一定調整,開始重新搵到新的增長動力,如今處於L形經濟,料最快三年才可恢復增長動力。」他建議政府把握這次樓市調整的時期,趁機修改逆周期措施。


47. 股榮
2018-12-15 11:22

三分二人供滿樓=樓價難跌?(股榮)

有網友問到香港目前自置物業及租樓數據,以及供甩樓的比例。最新上述數據,可以由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獲悉,雖然有兩年滯後,但不失為一個較客觀數字,而當中帶出,屬於香港最嚴重的兩大對立陣營。

2016年人口統計當中,有項是關於自置居所及按揭的統計,當年有121.7萬個家庭擁有自置物業,79.9萬戶已供滿樓,佔比是65.7%;有按揭的有41.8萬戶,佔比是34.3%。

另一邊廂,租樓的家庭數目有117.9萬,以當年全港總家庭250.9萬戶計算,租樓家庭佔比是47%,而自置物業家庭則有48.5%,另外4.5%就是免交租或由僱主提供。

122萬戶有樓家庭 VS 118萬租樓家庭,在這個環境下,無論是睇好或睇淡樓市,總會得罪或惹來逾百萬戶家庭的不快。

2016年數字如對比五年前(2011年人口普查),會發現有明顯變化。2011年整體家庭戶有236.8萬,自置物業有123.3萬,佔比52.1%,租樓有103.9萬戶,佔比43.9%。11年至16年間,有樓的少了逾萬人,租樓的家庭多了14萬戶,可解讀為部分早年落咗車,一直租樓未有重新上車,而更多可能是新家庭長租不買,令租樓家庭比例攀升。

曾有人指出,以2016年自置物業數字,66%家庭供滿樓,他們持貨能力強,沒有誘因要賤賣,港樓跌唔落。如果將供甩樓數字按年齡劃分,三分二供甩只是表面風光,實際可能是陰乾,因為未考慮到父幹跨代供樓的風險。

三分二供滿樓的背後,有一半是臨近退休或者已退休人士貢獻。2016年,年齡介乎55至59歲的家庭供甩比例是73%,數目達10.4萬個,年齡介乎60至64歲,以及65歲供甩比例是82%及91%,家庭數目合共27萬戶。這三批上一代人士,經過多年努力成功供甩,亦最具條件為下一代置業籌措首期,輕則以儲蓄棺材本協助,更有部份是透過加按變現,供甩變供過,甚至玩命式「一供二」。

這兩三年父幹助上車甚至供埋車,下一代由唔好意思變為天經地義,大眾亦由詫異變成理所當然。三分二家庭供甩,是上一代辛勞成果,更是他們退休安老的本錢。當樓市處上升周期,父母幹協力上車,的確令原本沒能力置業的下一代「上車」,變相令市況更熾熱、「需求」及樓價上升。但過去一季,部分屋苑自高位回落兩成始見承接,與所謂三分二供甩樓毋須減價並無關係,父母幹亦非「盲毛」,當進入下行周期,見形勢不妙紛紛消失,直至新盤或二手堅減始出現。

誠如部分網友所言,樓價就算跌多兩成,仍有很多年輕人買唔起,屆時父母幹的「購買力」會再被透支。要記住,父幹購買力不等於「抗跌力」,樓市下行周期下,跨代供樓風險難控。


48. Johnny
2018-12-15 12:11
開心淡,勸你一句回頭是岸
49. 施生又靠估
2018-12-15 17:08

樓價持續回落,雖然觀塘新盤凱滙即日沽清首批488伙,但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仍唱淡樓市,直指現時樓市「未跌夠」,二手樓價起碼下調10%至15%;若樓市要復甦「快都要3年」,故希望政府研究「減辣」。

施生,請你不要再估樓市了,因為你經常估錯。

50. 淡友年年估,唔中當冇講過
2018-12-16 11:59
淡友自覺幸福,置業者是可憐蟲。

由佢啦,反正好友唔會少忽肉,淡左話乜就乜啦,最醒係佢咯。
51. 藍籌盤呎價1萬
2018-12-19 19:33

麗港城銀主盤僅售550萬 比高峰價跌三成

消息指,麗港城35座低層G室銀主盤,實用面積517方呎,兩房間隔,剛大幅劈價以550萬元沽出,呎價僅10,638元,平過新界居屋。代理都話,麗港城都不知幾耐未試過有低過600萬元成交。麗港城兩房單位,今年高位賣過900萬元,就算近期跌市,上月最低成交價都要660萬元,如今只售550萬元,比上月低位再低110萬元或17%。與屋苑今年兩房平均成交價800萬元以上比較,跌幅仍達三成。

該單位由一間「財仔」放售,曾表明物業「唔齊契」(缺契)。不過,代理指,新買家為投資者,已諮詢律師意見,有機會補契,做到按揭。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單位賣方姓洪,2004年以185萬元買入單位,獲東亞銀行提供第一按揭,至2015年2月至4月期間,四度向四間不同財務公司加按,涉及二按及三按。單位今年3月已還清第一按揭,向東亞贖回物業。但業主尚有三間財務公司按揭貸款尚未還清,而業主亦於今年8月被申請破產。

本報上月直擊該銀主盤,屋內狀況可用「走佬款」形容,裝修頗殘,牆紙甩皮甩骨。廚房垃圾桶仍有一袋垃圾未清走,裏面有一個飯盒及三個膠樽。打開雪櫃傳出惡臭,一舊檸檬已變壞變黑。其中一間睡房的窗台有死曱甴。新買家購入單位後,或須花數十萬元裝修。

該銀主盤今年7月曾委託一間拍賣行拍賣,開價690萬元,已較當時市價約800萬元為低,但最後仍賣不出。至8月22日,銀主把單位於公開市場放售,開價780萬元,一個月後,叫價已減至738萬元,到上月,叫價再劈低至680萬元,最終累減近三成終成交。

記者:朱連峰

52. C觀點
2018-12-24 10:58

香港樓市進入了下行周期嗎?

政府表示,由於未能確定樓市是否已進入下行周期, 所以不會在現階段撤銷遏抑樓市的辣招。行內有人對此表示失望;但我對政府的表現並不感到意外。政府做事向來審慎,常為了避免犯錯,盡量不想過早作判斷。以至常予人反應遲鈍的印象。

然而,大部分行內人士都認為,無論是用基礎分析,還是用圖表走勢來推斷, 樓市都已進入了下行周期。

從基礎分析的角度來看, 中美的博弈已進入冷戰狀態,兩國的分歧是短期裏沒法調和的,緊張與不穩定的局面將持續數以年計。 這樣的環境是不利於不動產投資的。今後,資金會選擇投放在流動性更為靈活的股市、債券與商品期貨市場。

另一方面,中美在政治上的對立無可避免會擴散到經濟領域;除了會影響進出口貿易外,戰線還會擴展至金融市場與外匯市場,甚至連學術交流也可能因而中斷。美國除了自己會出手外,還拉攏全球的盟友也全方位制約中國。 因此,出問題的已不只中美兩國,而是全世界都會被拖落水。此之所以,國際貨幣基金會已全面調低來年各國GDP增長的預估。 樓市的表現不可能與經濟增長背道而馳,經濟如果下行, 樓市亦只好跟着下行。何況本港樓市自2003年復甦以來,已連升了15年,已透支了大量前景美好的預期。所以,不用經濟真的步入衰退,只要經濟表現不如預期中那麼好,也會令很多投資者失望。他們當中一定會有部分重新調整投資部署,形成對地產市場的壓力。

此外,政府已下大決心要解決房屋問題 ,目標是要增加供應,平抑樓價。這目標雖然難以一步到位,但必定可以漸見成效 ,並讓投資者不得不改變對未來的預期。現時的樓宇供應量與偏低的年代相比,已增加了一倍有多。供不應求的情況理可逐步解決。

從圖表走勢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連跌了12週,跌幅雖然只有6%左右, 但趨向性十分明顯。以市場上的成交分佈來看,低價成交的比例正在不斷增加,而能維持高價的成交正日漸減少。市場上不斷出現的是創新低的成交,而創新高的成交已多時未見出現過。這些情況都顯示,低價的成交才是當前最具標誌性的成交,並對後市有較大的主導作用。

最近,賣得好的一手樓盤,價格比預期的平了超過兩成,但二手市場的跌幅卻只有6%;所以我相信,二手市場的跌幅還會進一步擴大,才能令二手市場的跌幅追齊一手市場的跌幅。

現時樓市除了出現價格回落外,成交量的萎縮就表現得更為驚人。在高峯期,土地註冊處每月登記的買賣合約可以靠近二萬宗,但近期卻跌到只有每月五千宗水平,只及高峯期的四分之一。即使是一向交投較為活躍的屋苑,平時每月起碼也有十多二十宗交易,但近期卻跌至每月只有兩三宗。這樣的情況只有沙士期間出現過,可見情況並不尋常。這種寂靜,令人覺得一場特大的暴風雨正在來臨。我個人相信,樓市已進入了下行周期。


53. hk01
2018-12-28 09:17

【生物科技】難吸引海外專才 莫樹錦:莫非要人住劏房?

撰文:

近年本地大學有開辦生物醫學學士及碩士課程,當中亦涉及基因組學、生物訊息學等專科,但相關本地專才仍然緊絀。雖然港府推行「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針對生物科技、數據科學、人工智能、機械人及網絡安全等方面輸入專才,可是,由於要保護本地人才,計劃規定申請的科技公司每聘用三名海外人員,便須聘用一名本地全職僱員和兩名本地實習生,而本地僱員均須安排從事與科技相關的工作。

生物科技公司健科國際創辦人高醇新表示,聘請生物科技人才的薪金高,一來私人小型公司沒有足夠資金招聘合適人才,二來由於本地人才較少,故主要都是在海外尋找。他透露,其公司現時有16人,近半都是生物科目相關的碩士、博士,以往會要求具兩年或以上經驗,但由於本地人才缺乏,故即使是剛畢業的博士生也「照殺」,預計還需要招多三至五名相關人才方能滿足要求。

安傲生物科技創辦人錢寶生亦有同感,認為聘請生物科技人才始終是公司發展的一大困難,尤其是本地人員,而且未必符合公司需要,故至今仍在考慮是否申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另外他指出,若提供基因檢測服務,需要有遺傳學人才解答客戶疑問,可是從事相關學科的人數少,以致人才出現斷層,不單是香港,其他國家亦有類似困難。

高醇新表示,聘請生物科技人才的薪金高,私人小型公司沒有足夠資金招聘合適人才,加上本地人才較少,故主要都是在海外尋找。(龔嘉盛攝)

倡專門團隊「客制化」支援

人類基因資料龐大,要解讀並賦予其「意義」,需要生物訊息學、生物程式以及基因組學三方面的人才協作。錢寶生說,初創公司資源有限,難以獨力支撐。他建議仿效美國的小型企業創新計劃,以政府全資方式,直接注入資金協助初創企業發展,並以大學科研導向的方式,連結私人公司合作研究項目,大學的「品牌」相對於知名度低的初創公司,較易招募人才,大學生亦能到私人公司實習,互相得益。最後將研究結果公開,私人公司亦可將成果應用於消費者身上,令科學研究能夠成功「走出來」。

高醇新在美國從事生物科技十六年,因看好內地市場而選擇在香港科學園落戶,認為香港不僅科技較先進,加上具有獨特國際化都市的優勢,易於與外國科技人才交流。他原本也曾考慮留美發展,但在美國開展類似事業,單是一部儀器已需要逾百萬元,在相同人才條件下,所需的資金、成本較香港高出三至五倍,加上內地的市場發展潛力龐大,香港發展前景更為明朗。他的目標是在香港建立自家品牌,繼而打入內地市場,沒想到是來到香港,還是要面對資金上的困難。

「政府投放多個億(資助),我們一分錢也沒拿到。」他認為,政府投放資金支持創科公司是好事,但科學園的資助過於散亂,由於人手有限,公司根本不能騰出更多人手及時間處理行政文件上的事宜。「為何沒有專門的團隊負責協助初創公司處理?」這是一直以來困擾高醇新的疑問。他解釋,每間公司的情況不一,當局應該有特定團隊專門發掘具潛力、富創意的發展項目及公司,並派專人實地視察、交流,以了解私人公司的需要,再給予直接的支援。他表示,現時當局沒有分析每間公司的獨特性,而是統一地設立條件,如基本的配套租金豁免,令不同公司的特別需求受忽視。

創新及科技局回應指,現時基金設有專屬網頁,提供基金下各個資助計劃的詳細資訊,包括內容簡介、申請資格、指南和表格,以及評審機制,在今年7月亦推出一站式查詢熱線,統一接收及處理關於基金下各個資助計劃的查詢,為申請人提供更適切快捷的協助。位於香港科學園內的一站式業務支援中心TecONE,亦為科技業中小企業提供全面資訊服務,企業可就其初創業務作進一步查詢。

錢寶生預料未來十年基因檢測將會廣泛應用在醫療診治上,屆時醫生除了基本血液檢測外,甚至需要為病人進行基因檢測。(龔嘉盛攝)

土地問題礙海外人才回流

基因檢測技術日漸普及、價錢趨低廉,坊間相關服務及產品五花八門,質素參差。錢寶生指出,政府現時未有就基因檢測制定標準指引,以監管檢測服務市場。他強調,這不代表政府要以「大政府」角色將所有項目納入規管,反而是政府應該作為「共同合作」角色來制定指引,讓業界以自願模式跟從。除了政府制定指引外,若基因檢測產品符合美國、歐盟等國際相關規定,亦可保證服務質素。

錢寶生預料未來十年基因檢測將會廣泛應用在醫療診治上,屆時醫生除了基本血液檢測外,甚至需要為病人進行基因檢測。他認為政府應增加有關基因檢測的宣傳教育,讓公眾及早理解。

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多年來致力研究癌症,最近獲歐洲腫瘤學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他亦是海外回港的醫學界人才,並參與生物科技創科相關的發展。他同意香港的確難請基因測試的人才,年輕人較少會投身科研,以致具資歷的人才不足。他認為,未來發展不能單靠政府推動,而要透過捐助及藥廠、國際機構等多方面合作。  

他特別提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美國深造,及後回流內地發展的「海歸派」。內地近年銳意發展生物科技,故推出各項政策吸引相關人才回流,例如燃石醫學及艾德生物等公司即為成功代表。燃石醫學在基因測試上處於領導地位,艾德生物則以肺癌檢測聞名。

莫樹錦認為,香港在生物科技方面亦有不少「海歸派」,若要吸引他們回流,除了相關資源投放及支援外,更大影響的是「土地問題」。他指,香港根本沒有合理租金水平,讓初創公司缺乏合理發展土壤,「租金已經食一半(開支),變相聘請科研人才的資源就會變少。」他補充,即使科學園對創科公司有初期的租金補貼,但長遠仍與其他地方租金相差不多。「要人回流都要有地方給人居住,他們在美加等較舒服地方生活,莫非要人回港住劏房?」

莫樹錦直言,回流人才多數是事業有成,故必定考慮居住環境、子女教育等因素,以及香港是否有足夠的研究平台予自己發揮,可是香港相應的配套不足,如回流香港的科技人才或需要自行尋找住所、學校。他建議可以嘗試以較小規模的形式引入人才,並建立一個小社區,以滿足他們的居住及教育需要,並有相應的配套及支援以支持他們的工作。

宜建測試平台 確保基因產品質素

科研要人才之外,發展基因檢測產品還需要有完善規管,確保消費者權益。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醫生曾撰文,指由於基因訊息涉及範圍太廣,如部分變異不能確定是良性還是與疾病有關聯、與疾病有關聯又不等於會發病等,巨量的基因資訊甚至會為消費者帶來憂慮。若提供商業性基因組測序的公司缺乏專業和企業倫理,發出的報告或基於不完全的資訊詮釋,最終會誤導消費者。

莫樹錦指現時網絡上充斥大量假資料誤導消費者,僅靠消費者委員會跟進投訴及海關執行的《商品說明條例》,難以有效監管基因檢測產品,因此需要一個驗證產品的水平測試平台。他舉例,現時科技已可從血液驗出晚期癌症,提供更有效的治療選擇,相關的基因檢測產品亦已為美國市場接受。可是,以血液基因來預測癌症風險或尋找早期癌症的技術仍未成熟,目前只適用於鼻咽癌,但市面已有聲稱可發現其他癌症的基因檢測產品,「如果畀錢去做多數被呃錢。」



54. 汪敦敬
2018-12-31 00:38
汪敦敬總裁話明年樓價觸底,七成物業收復失地,甚至有升幅。


55. 南華早報
2019-01-25 10:54

Analysts change their tune, forecast an up to 15 per cent increase in Hong Kong home prices this year

25 January 2019

If you have been holding out for a steeper drop in the prices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in Hong Kong, you are in for a disappointment. Analysts – even those previously forecasting declines – are increasingly of the opinion that prices will bottom out by March. And then rise by up to 15 per cent by December this year.

Nicole Wong, regional head of property research at securities company CLSA, said the sheer amount of money deposited in Hong Kong banks as well as demand from new residents who no longer need to pay the buyer’s stamp duty, will drive the rebound.

Three makes a trend, as CLSA becomes third bank to forecast Hong Kong’s home prices to drop

“Last year’s correction was because of a slide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value of the yuan. But these factors have now stabilised,” she said. The company correctly predicted the correction last year – the Centa-City Leading Index dropped by more than 9.8 per cent from a peak in August 2018.

The low possibility of an interest-rate increase means Hongkongers will turn to property investment, said Wong. “Hong Kong’s total deposits are at record highs. With so much money, and with interest rates possibly not rising by the end of the year, returns will not be high. [Cash holders] will look for a way out,” she said.

Hong Kong’s bank deposits stood at HK$4.99 trillion (US$640 billion) by November 2018, according to 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Wong said the total savings were 59 times the market value of new apartments sold last year.

She also said the buyer’s stamp duty, an additional 15 per cent duty imposed on non-permanent-resident and corporate buyers in effect in Hong Kong since October 27, 2012, applicable to about 20,000 mainland Chinese immigrants who settled in the city on work visas, will cease to affect this population. And this will unleash a sizeable “pent-up” demand for about 8,000 units.

Last year’s correction was because of a slide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value of the yuan. But these factors have now stabilised

Nicole Wong, regional head of property research, CLSA

Hong Kong’s benchmark Hang Seng Index has been on an overall uptrend since January 3, and the value of the yuan against the Hong Kong dollar has generally been rising since December 1.

The latest research by Citibank also backs the view held by Wong. “We expect home prices to bottom out in February or March, with pent-up demand unleashed since January, strong demand-supply imbalance and potential interest rate peaking driving homebuyers back to the market,” the bank said in a research note led by property analyst Ken Yeung.

The bank, which was the first to correctly forecast last year’s correction in Hong Kong home prices, also said: “Home prices will rise by 10 per cent … until the end of this year.”

Derek Chan, head of research at Hong Kong brokerage Ricacorp Properties, too said home prices will bottom out by March, but added that they would remain flat from April until June, and then rise by 10 per c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He said a low unemployment rate and the shortage of land would drive this trend.

First sign of relief as analysts forecast Hong Kong’s residential property fever to break in second half

Lung Siu-fung, an analyst at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 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was, however, less optimistic and said home prices will only bottom out by June and then rise by 5 per c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He said current market headwinds, such as the US-China trade war and a slowing Chinese economy, would prevail and drive this trend.

56. 【大灣區】
2019-03-02 15:39

【大灣區】林鄭:落實8項便利措施  高端人才享「港人港稅」

2019年3月1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於北京召開第二次會議,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會議。韓正表示,今次會議要確定今年重點工作,研究符合大灣區建設需要,滿足三地需求的政策措施。

特首林鄭月娥會後表示,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意落實八項有利於港人的措施,其中包括高端人才享「港人港稅」、全面啟動出入境便利化試點等。林鄭稱將落實對港澳人士進行稅務補貼,港人到當地工作只需交香港稅款,內地與香港稅款的差異會由當地政府承擔,退回稅項差額可免徵個人所得稅,惟有關措施現時只限於高端人才。

林鄭表示,若港人於內地停留不足24小時,將不計算一天的日數,她稱此舉有利來往大灣區投資或發展產業的人士。(政府新聞網圖片)

林鄭會後表示,中央高度重視大灣區發展,因大灣區是國家戰略,她稱大灣區發展最重要是符合三地人民需求和利益,在會議上通過8項有利於港人的政策和措施,而韓正亦要求三地政府和中央部委在2019年要「成熟一項推一項」。

《新華社》出稿指,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要求粵港澳三地要扛起主體責任,積極協調配合,以確保戰略舉措落地見效,強調中央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責,抓緊落實支持大灣區發展的各項具體政策措施,其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深入研究,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的問題。

第一項:港人逗留未滿24小時免繳內地個人所得稅

按現時規定,在內地工作每年超過183天的,須按內地的稅率繳交當地稅,這項措施,令不少香港的專業人士對回內地城市工作存有顧慮,亦不利於香港企業調派香港的員工往內地長駐。林鄭表示,會放寬有關標準,若港人於內地停留不足24小時,將不計算一天的日數,她稱此舉有利來往大灣區投資或發展產業的人士。

第二項:對境外工作人才設稅項補貼政策

另外會對境外工作人才設稅項補貼政策,吸引港人到內地工作,林鄭稱港人到當地工作只需交香港稅款,內地與香港稅款的差異會由當地政府承擔,退回稅項差額可免徵個人所得稅。林鄭稱目前於前海及橫琴已先行,現會擴至9個大灣區城市,惟有關措施現時只限於高端人才。

特首林鄭月娥會後表示,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意落實八項有利於港人的措施,其中包括高端人才享「港人港稅」、出入境便利化等。(資料圖片)

第三項:支持大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

林鄭形容此措施「未去到做省既公務員」,但她稱省市的事業單位可公開招聘港人,稍後會有管理辦法和程序出台,相信較適用於高端人才或省市欠缺的人才。

第四項: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九城市創業

現時前海已有「深港青年夢工場」計劃,林鄭指方便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項目能「多做、大做」,她稱早在2018年12推出試驗計劃,由非政府組織招聘有意在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落戶深圳創業基地,再為他們提供創業支援、引路等服務。林鄭提及,現時已接觸廣洲、珠海和惠洲等城市,冀稍後可成立大灣區青年創業基地聯盟,方便青年獲得創業資源。

第五項:港澳高校及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科技計劃、第六項:全面啟動出入境便利化試點

對於全面啟動出入境便利化試點,林鄭表示,此舉可讓持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以回鄉證在內地辦理各項事務。

第七項:分階段讓港澳非營運小汽車 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內地

林鄭表示,此舉讓香港私家車人更容易使用港珠澳大橋,但她強調措施只屬單方面,粵方車輛不會有此安排。

第八項:擴大貨物跨境快速對接實施範圍

林鄭稱此舉便利於貨品跨境情況,將會擴大海關通道的實施範圍,她又指上述八項措施已回應市民反映的意見。


57. 浪子粉絲
2019-03-04 01:31
浪子兄好勁,一早就預見林鄭上台後會出力推升本港樓價。公私比由64變73減私樓供應,明知冇地却推出空置稅打殘施工量,明日大愚引發大爭議大辦論玩拉布。招招毒辣。招招有效。

推升樓價,有心有力。
58. 韓正
2019-03-05 00:04

【2019兩會】韓正:未來30多項惠港政策出台 讚林鄭「積極作為」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今日(4日)下午在北京政協禮堂接見參加兩會的港澳全國政協委員。

據了解,韓正讚揚特首林鄭月娥「積極作為、市民普遍認同」,並以取締民族黨為例子,直言香港「政治生態不錯」。他又希望大灣區可以「讓香港青年人有希望、可以發展、達成夢想的地方」。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今(4日)下午3時接見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港澳政協委員(香港電台影片截圖)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今(4日)下午3時接見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港澳政協委員(香港電台影片截圖)

據了解,韓正在會上提出3大重點,首先他分析國內外形勢,指出內地經歷不平凡但發展向好的一年,內地成功處理3大攻堅位,即脫貧、環保及防範各類風險,去年GDP總量達到9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9300美元,預料明年可以達到一萬美元,即全面小康。

韓正認為林鄭月娥「積極作為、市民普遍認同」,在環境、經濟、政治及民生上有所作為,其中談及「政治生態不錯」,舉例如取締民族黨,又引述香港失業率達到2.8%新低。

至於第二點,韓正指中央在大灣區發展上,有系統地聽取港澳意見及作出宣傳,首先於農曆新年後公布規劃鋼要,讓香港解讀,其後才在全國宣傳。中央就港澳關心議題有所著墨,如在稅項上作出建議,又預告將來會有30多項惠及港澳的政策出台,「大灣區總體是讓香港青年人有希望、可以發展、達成夢想的地方」。

最後一點,韓正指港澳政協委員應當繼續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在長期繁榮穩定中勇於擔當,並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當捍衛者。

據悉,會上有14名委員發言,當中10人屬港區政協,包括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醫管局前主席胡定旭、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 滙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浸會大學前校長陳新滋、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經常在親中報章撰文的屠海鳴、霍英東家族第三代長孫霍啟剛、律師會前會長蘇紹聰及中信資本控股首席執行官張懿宸。

各人均就其所屬範疇發言,如陳馮富珍及胡定旭談及港人在國際作用及醫療改革;黃志祥談及大灣區發展;王冬勝談及防範金融風險;陳新滋談及發展國際創科中心;霍啟剛談及國民教育、認識國家及青年議題;蘇紹聰談及法律及人工智能等科技,而李建紅更提議在大灣區發行數字銀行及數字貨幣。

全國政協委員陳清霞直言,國家對大灣區屬前所未有般重視,認為香港對融入大灣區建設正面,直指大灣區是香港難得的機遇。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則認為韓正關心香港,支持香港發展及繁榮穩定。

59. 施永青
2019-03-05 19:01
施永青話今有可能高破去年高位,又爆升過,你信唔信?


60. 呂志和
2019-03-05 20:08

呂志和:港樓市已稍為跌定 若土地供應不足樓價一定升

2019年3月5日

本港樓市有復甦跡象。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出席公司酒會後表示,過去半年樓價已經下跌逾10%,目前已經稍為跌定。

不過問到樓價未來走勢,他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市民生活水平,已不足以負擔樓價,政府將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七三比」,反映政府關心市民住屋問題。

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表示,發展商是按市況投地。(洪嘉徽攝)

冀社會大眾幫政府覓地

他又指,香港有很多土地,卻因各種原因,沒有辦法使用,他希望大眾要幫政府覓地,「 無論身份高、身份低,都要幫政府搵地,唔夠供應,樓價一定升。」他在訪問中多次重申,社會大眾一定要想辦法為政府覓地。至於會否與政府合作,他未有回應,只說發展商是按市況投地。

問到今年集團推盤步伐,呂志和強調自己是「中型發展商」,會按市況推盤,不加價,亦不會減價賣樓。

頁數: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聲 明

所有議題/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應/留言是即時上載,少部份未註冊為會員的回應/留言會經我們的系統過濾,所有議題/文章/回應/ 留言/資訊及評論並不代表地產資訊網(Property.hk)立場和觀點。由於本【地產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 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歡迎以留言或電郵方式與我們聯絡(admin@property.hk),我們有權刪除/堵截任何留言 (刪除/堵截留言前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本網站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